討伐董卓 第143章董卓貪權欲廢帝,呂布貪財弑義父(1 / 2)

第143章董卓貪權欲廢帝,呂布貪財弑義父

話說董卓救駕入京,得到了少帝劉辨的認可,令其屯兵澠池。哪知這廝竟然屯兵洛陽城外,竟然還每日攜帶鐵甲軍士出入宮廷,驕橫跋扈,不可一世。惹怒了禁軍統領西園七校尉。

這一日,西園後軍校尉鮑信來到袁紹府中,拜見袁紹。

“本初,你可看出這董卓生有不臣之心!”鮑信對袁紹說道。

“我也看了出來。可惜暫時無策可對呀!”袁紹無可奈何的說道,“早知如此,當初真的不該進言何公延請外兵!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呀!”

“我等可效仿張讓斬殺大將軍之事。待董卓入城,我等統領禁軍一同斬殺他於城內!”鮑信出謀說道。

“朝廷新定,我等不可輕動矣!然,那董卓身邊有謀士李儒,此人不可小窺也!”袁紹不同意鮑信斬殺董卓之意。

“既然本初兄無意,那我人單勢孤,當今之機,隻好暫時離開京都了!”鮑信見袁紹之意相左,知道自己難以成事,起身告辭。回到西園校軍場,他點齊了自己麾下禁軍三萬,悄然從洛陽東門而出,奔向泰山方向而去。

董卓自從獲取了何進、何苗的禦林軍和封胥的禁軍之後,野心愈來愈膨脹。一日裏召李儒前來自己房中商議:“文才,為父觀那天子性情懦弱,非天子之才!反觀那陳留王雖年幼,但其行事端莊有序,言辭大方,不失人君之禮。我等若立此人為帝,定可成就人臣顯位!”

李儒心中暗罵,你這老東西就這麼一點報複呀?也罷!這個人臣顯位,我先幫你弄到手再說。等你歸西,我在謀他的天下也不晚!

“嶽父大人若有此謀,需盡快行之!當今朝廷無主,嶽父手握重兵,不就此時行事,遲則生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大喜,傳令屬下之人給百官送貼,於次日延請眾人。

來日,諸大臣因董卓陳軍城外,莫不敢從,皆都來到溫明園赴宴。眾人皆都安坐得當。但見那董卓騎在赤兔馬上,挺著大肚子緩緩而來,氣勢甚是驕橫傲慢。他下得馬來,佩劍來到宴席首位,二話不說,怡然坐下。李儒隨其後,坐於他的旁邊。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亦圍董卓、李儒側坐。

李儒見眾人到齊,吩咐眾人開宴暢飲,又有歌舞奏上。

百官不知董卓此番延請何意,飲酒之時,心中各懷機謀、小心應對。

酒過數巡,董卓忽然止住歌舞,厲聲說道:“諸位同僚,今卓有一事欲言,還請諸位傾聽!”

席下百官不知何事,皆放下手中杯筷,豎耳傾聽。

“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董卓一邊說著,一邊用那綠豆小眼兒掃向百官,“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同僚以為何如?”

百官皆懼其鐵甲軍士之威狀,不敢細言。獨並州刺史丁原,聞聽此言,頓時大怒,心下暗道:你一介邊官隻不過出現之時恰巧遇到天子,有何德何能論及廢黜天子?真是膽大妄為!

他抬眼觀看朝中諸臣,見眾人皆敢怒不敢言,便知眾人恐董卓手中之兵也!他自恃義子呂布之勇武,霍然推案直出,立於筵前,手指董卓,厲聲斥責:“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董卓見丁原不顧自己的威能,竟敢不同意,大怒:“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拔出腰中寶劍,欲砍殺丁原。

然李儒發現丁原背後站立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此人非旁人,正是溫侯呂布。李儒急忙拉住董卓進言曰:“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來日向都堂公論未遲。”

眾人也紛紛勸阻丁原。丁原憤憤然,帶著呂布上馬而去。

董卓見丁原離去,遂問餘下百官:““吾所言,合公道否?”

盧植看眾人多有躍躍之事,亦站起來說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雲:‘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則篡也。’”

董卓再次大怒,又拔劍向前欲殺盧植。

侍中蔡邕、議郎彭伯諫急忙攔住諫言道:“盧尚書海內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董卓聞言乃止。

司徒王允曰:“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於是百官皆散。

董卓按劍立於園門,方要上馬。忽見一人躍馬持戟,於園門外往來馳驟。

董卓便問李儒道:“此何人也?”

李儒答道:“此丁原義兒也!姓呂,名布,字奉先,有萬夫不擋之勇。嶽父且須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