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伐董卓 第158章 雲長統兵再伐賊,劉焉臨終托秦川(1 / 2)

第158章雲長統兵再伐賊,劉焉臨終托秦川

劉騫引兵回歸成都,路途遙遠,蜀路彎曲,前後經過了月餘時間。這一日,劉騫回到成都,稍作休息,草草與關羽等人堂內草議。次日一早,便擊鼓升堂。劉備、關羽、許褚、典韋、張飛、張頜、趙雲、黃忠、徐庶、田豐、王累、黃權等等文武眾臣全部集聚堂前。

劉騫見眾謀臣、武將盡皆到齊,緩緩言道:“諸位,如今董賊劫天子棄東都,入長安,此乃我等人臣之罪,亦是我等高祖子孫之恥。某欲發雄兵以滅奸賊。不知諸公意下如何?”

徐庶出列言道:“主公,聞聽信報:此番入京討賊,各路諸侯其心各異,可見當今天下已亂;袁紹謀取了冀州之地,逼走了韓馥,然其麾下文有謀臣沮授、許攸、逢紀、郭圖之眾,武有顏良、文醜、鞠義之流,可謂羽翼已豐。不過幽州有北平公孫瓚,兩人恐怕要因為冀州之事鬧起戰亂。故,如今中原戰亂欲興,屬下有上中下三計,不知主公以為何?”

劉騫聞言,大感興趣,急忙問道:“軍師,何謂上計?”

“上計乃是,今中原動亂,主公麾下雄兵四十餘萬,可其精兵十萬,遣大將數員北伐長安,一則救助天子,二則謀取雍州之地。”

“何為中計?”

“中計乃是,坐守川蜀,屯兵上庸,靜觀中原之變;中原群雄亂起,主公發雷霆之兵,定可奪中原諸地,成就千秋之業。”

“何為下計?”

“聯合忠心之人共伐長安,可成人臣之義。”

劉騫聞言,心中明白。此乃徐庶再次試探自己的野心和報複。以此三計而言,確實上計最為實惠,到時候協天子以令諸侯,有坐擁益州、雍州二州,斷西涼與中原之交通,待不久之後收複涼州、秦州,而整個西部已定。

他看了看田豐,見田豐雙目微閉,一副愛選啥選啥的樣子。他知道,此事徐庶、田豐二人肯定已經商議好了。他微微點頭,說道:“如此三計,都不失妙計。然對於我等所處之勢,攻伐長安是勢在必行的。想必元直先生和元昊先生捉摸此三條計策,也確實沒有少花費時間吧!”

田豐聞言,急忙出列,說道:“主公真乃神人也!明察秋毫!明察秋毫!”

“那好!”劉騫向田豐微笑致意,然後說道,“善納良言,方能成事。既然軍師所謀三計,首推上計。如今我就用上計。但不知哪位統軍掛帥,哪位出任軍師出謀劃策?”

“兄長(大哥),某願引軍出征,勢必討伐董卓,解救朝廷於水火!”劉騫話音剛落,劉備、關羽、許褚、典韋、張飛、張頜、趙雲七人盡皆請令。

劉騫見自己的幾位兄弟爭先恐後的請令,不由得有喜有為難。高興是因為自己手下大將如雲;可是為難啥?還不是將多了,不好安排嗎?

他看向徐庶,見徐庶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便知道徐庶心中有了人選,說道:“不知軍師以為這次出征由誰掛帥最為合適?”

“主公。”徐庶上前一步說道:“玄德將軍、子滿將軍和翼德將軍剛剛回成都,不宜再次出征。屬下以為,此次出征以雲長將軍為主將,仲康將軍為副將,庶願為隨軍軍師參謀戰況!”

“很好!整合孤意。軍師看來早已料到孤會采納上計,亦早已做好人選安排了吧!”劉騫笑著對徐庶說道。

徐庶急忙賠罪:“這!還望主公恕罪!”

“先生何罪之有?得汝之智慧,實乃某之大幸也!”劉騫大笑,接著安排隨軍大將的人選,畢竟這次出征乃是他的軍隊邁出爭霸天下的第一步,必須謹慎對待,“傳孤之令,命關羽為北征大都督,許褚為北征副都督,徐庶為北征隨軍監軍參謀總理戰機,遣武衛將軍黃忠,綏方將軍臧霸,偏將軍張任、裴安,俾將軍吳敦、尹禮、孫觀、張繼,護軍張宏、劉毅、蒙難、戴玉、馮驥、李揚、王純、紫鶴,起九宮軍四營、騎弓兵六營、騎兵十營、弓兵十營、刀盾兵四十營、槍矛兵四十營,共十一萬軍兵,明日啟程過漢中,經定軍山、入箕穀,過斜穀關,直搗長安。”

關羽等人一起領命:“臣等領命。”

他們這裏正在商討出征討伐董卓,進攻長安之事。一件突發奇來的事情不期而來。關羽、許褚、徐庶三人引兵十一萬,號稱三十萬大軍,啟程第四天,成都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

此人年紀不大,約莫二十餘歲,身穿素衣麻袍,手中拿著一封書信,來到劉騫府上。劉騫府內管家將其引入內庭,稟報劉騫。

劉騫正在和五歲的兒子玩耍,聞聽有人前來送信,言說自己從秦州而來。急忙出來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