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亂世,逐鹿中原 第275章 攻徐州張遼請命,真主下令小將出(1 / 2)

第275章攻徐州張遼請命,真主下令小將出

且說夏侯惇以暗箭想要敗中取勝,竟被顏良狗屎運般的躲了過去。他隻好罷兵回城。他與顏良之間的戰鬥,也就這樣結束了。荀彧遂以五萬士兵堅守東郡,與袁紹三十萬大軍形成對峙狀態,死守東郡。

袁紹麾下雖有謀臣逢紀、郭圖、沮授等人,更有大將鞠義、文醜、顏良、高覽之眾,但是就區區一個東郡,使他止步於前。

再說此時劉騫揚州一部大都督張遼戰敗了溫侯呂布,欲引兵攻打徐州。

副都督徐榮深知張遼之意,昔日主公慘死呂布手中,正好利用此機會為主公開疆擴土,亦可為前主報仇雪恨;而且其麾下更有昔日同僚成廉成子康。

“文遠,某知汝之意。隻是此番出征征討徐州,恐影響主公大計!”徐榮勸阻道。

“鐵生兄,汝乃我軍元老。你的建議某自當考慮。隻是,某以為此時進攻徐州,定可打呂奉先一個措手不及!時下呂布麾下大將盡失,兵力亦是折損半數之上。如此時機,豈不是攻打徐州的最佳時機?”張遼分析的頭頭是道,使得徐榮亦是很難阻攔。

“文遠,不如這樣:吾等遣鷹揚探馬火速送信給主公,請主公定奪此時!你看如何?”徐榮還是認為這件事先請示,看一看劉騫的指示。

“如此也好!我軍正好休整休整!”張遼見徐榮並不反對,心中感覺如此大事,亦是應該向主公請示,遂同意。

當下,二人撰寫文書,派遣鷹揚探馬趕到汝南城,向劉騫請命。

劉騫、諸葛亮等人統領大軍圍困譙郡武平城,見敵軍死守城上。而城池易守難攻,遂使韓鉞統領本師部兵馬陳兵武平城五裏之外虎視眈眈的盯著敵軍動靜。劉騫帶著劉備、許褚、典韋、張飛和軍師諸葛亮、賈詡等人退守汝南城。

這一日他們正在汝南府衙中探討郭嘉是否已經病故之事。從府外跑進來一個鷹揚探馬。探馬來到大堂之上,跪倒在地,稟報道:“稟報主公,壽春大都督張遼請戰!”說完,雙手舉過頭頂,遞上一封書信。

旁邊侍衛過來將書信取下,呈遞給劉騫。

請戰?

劉騫微笑著看著那個探馬,又看了看周圍眾人,笑著說道:“看來文遠、鐵生已經將呂奉先趕回徐州了!定然是文遠見呂奉先落敗,想著趁機攻下徐州!若是斬殺了呂奉先,也可以為丁刺史報仇!”

說著,他接過那封書信,打開來看,笑意更甚。

看完之後,他把書信遞給了諸葛亮。

“果然如主公所料!張文遠初次領兵便有如此戰績!主公果然目光如炬也!”諸葛亮看完書信,恭維著劉騫。

賈詡從諸葛亮手中接過書信,仔細觀看,並未言語;又要把書信遞給劉備。

劉騫見眾人傳遞相看太過緩慢,遂言道:“文和,你給大家讀一遍吧!”

“喏!”賈詡遂將張遼的書信讀了一遍。

等他讀完,劉騫問道:“可否使文遠和鐵生出兵攻打徐州?”

“我軍隻是占領了揚州西北部三郡!淮南、合肥兩郡駐軍八萬。若是分兵攻打徐州,定然守備不足!若是孫策趁機起兵攻打,豈不是得不償失?”諸葛亮謹慎的說道。

劉騫心知諸葛亮小心謹慎,見其如此分析乃是意料之中,遂問賈詡:“文和有何意見?”

賈詡見劉騫問到自己,遂回答道:“今文遠大敗呂奉先,確實是攻打徐州的良好機會。然孫策陳兵柴桑,正在與蔡瑁相持,而未曾交戰!若是此時出兵,其引兵來攻,正如孔明所言矣!”

“若是如此,某便回信給文遠,讓其稍安勿躁!隻是他書信中講到:周公瑾引兵攻打長沙一事,諸位如何看待?”劉騫問道。

“長沙一帶,乃是孫策亡父孫堅曾經的地盤!這次曹操矯詔使孫策、呂布二人起兵,本是欲使二人攻打淮南、合肥二郡。然呂奉先寡斷無謀,起兵攻打我軍壽春。而孫伯符因周公瑾之計,起兵攻打劉景升的荊州之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孫策與蔡瑁對峙江夏、柴桑,而周公瑾暗襲長沙。如此一來,江東一帶更多地盤都落入了孫伯符手中!”賈詡講到。

“曹操乃是兄長大敵,當先滅曹操,自謀江東,天下定矣!有景升兄為兄長抵擋孫伯符,可待日後再議!”劉備寬慰劉騫說道。

“恐怕景升自身難保!玄德,你致書信給劉琦侄兒,告誡他不管荊州發生任何事,萬萬不可輕舉妄動!否則必有殺身之禍!”劉騫聽聞賈詡和劉備之言,心頭忽然一寒,急忙告訴劉備說道。

“喏!”劉備答應道。

哪知此時周公瑾已經收降了蔡勳,離劉表殉落已經不遠了。倒是劉騫這一個突然的感覺救了劉表大公子劉琦一命。

再說劉騫的長子劉罡帶著劉備之子劉善、關羽長子關平、許定之子許洋、許褚之子許儀、典韋之子典滿、黃忠次子黃岩、徐榮之子徐漠、薛戟之子薛立、韓鉞之子韓飛、高棍之子高陵、董刀之子董淵、範劍之子範瑋、陳槍之子陳猛、趙錘之子趙鋼、木黎之子木易、鐵甲之子鐵騰、金盾之子金山、土轟之子土盎、劉鞭之子劉封、徐庶之子徐宏、賈詡之子賈穆、田豐之子田凱,帶著剛剛從學校畢業的一眾學子組成的兩個師部將領班子。劉罡領都督一職,賈穆、田凱二人因文院畢業而為從軍參謀,以劉善、關平二人為假定驍騎將軍,許儀、典滿為假定遊擊將軍,徐漠、黃岩為假定突擊將軍,許洋、徐宏為假定參謀將軍,薛立為新一師部一團團練,韓飛為為新一師部二團團練,高陵為新一師部三團團練,趙鋼為新一師部四團團練,木易為新一師部五團團練;董淵為新二師部一團團練,範瑋為為新二師部二團團練,陳猛為新二師部三團團練,鐵騰為新二師部四團團練,金山為新二師部五團團練。土盎、劉封則暫定團副。其他學生之中還有吳班、薑維、馬謖、馬良、張嶷(伯岐)、張翼、霍戈、王連、陳到、馬忠、宗欲、鄧芝十餘人文才武藝皆為突出,成為十個團隊的團參或者團副。餘下學生則以成績好壞取得了假定統領或者副統領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