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一統天下 第363章 論攻戰劉瑾還都,抵壺關元直用計(1 / 2)

第363章論攻戰劉瑾還都,抵壺關元直用計

上文書講到馬超在薑維和淳王劉瑾的協助下,擊敗了曹彰,攻下了長城以西的白馬、壽陽等地。

長城以西已經全部劃入了漢朝的領地。

武成王曹彰和征北將軍曹真也是真的被劉瑾的九宮悍步打怕了,使士兵們城門前麵坐了土石牆壘,又在城樓下麵加了城門,形成了雙重的壁壘。

淳王劉瑾看到曹彰等做好了城防守衛,知道與其圍困死守,不如此戰到此為止。

他召集馬超、薑維二人商議:“二位都督,敵軍依據長城天險,阻止我軍前進。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

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

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

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敵製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

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

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今,敵據天險阻我前進,乃天不助我也!夫天下之所求,當民心之所歸也!若舍數十萬兵丁性命,而謀取片寸之地,非仁者之君所為也!今,本王代兄行事,將軍們當固守所得之城池,以作休養。”

馬超、薑維二人早聞淳王宅心仁厚,向來以仁德備受百姓愛戴。

聽聞此番言辭,二人皆麵露傾佩之色,馬上答應:“末將瑾遵王爺教誨。”

劉瑾看來是打定主意返回長安了。

他站起身了,走到沙盤旁邊,指著雁門和白馬一代,言道:“敵軍陳兵長城,時刻有反擊的機會。汝等萬萬不得大意。本王以為統領八萬兵馬鎮守,與敵相持;伯約帶著嚴彬一部前往雁門鎮守。不知汝二人以為如何?”

薑維看了看沙盤,說道:“末將不敢苟同。雁門與長城相隔甚遠,且有驍騎將軍侯勇一部,足夠抵擋敵軍偷襲之兵。倒是這裏直接麵對敵軍,末將與孟起都督共守此地,更是合適!”

劉瑾聞言,點點頭,說道:“伯約所說甚是。孤所慮不足也!不知九宮悍步是否需要留下,協助二位抗擊曹彰的悍步狼兵?”

“請淳王放心,末將已有辦法對付曹彰那悍步狼兵。至於九宮悍步還是護送淳王您會都吧!”馬超看來是已經和薑維商議好了。

“歐?是何辦法?講來聽聽!”劉瑾十分驚奇。

馬超示意薑維來講。

薑維遂起身拿出一張帛紙,呈現在劉瑾麵前,說道:“請淳王過目。這種東西叫做百丈穿陽弩,乃是用虎筋所做。據說可以在距離一百丈的地方,徑直命中目標。它的穿透能力可以擊穿一寸厚的鐵質盔甲。”

“你等欲用此物來破曹彰的悍步狼兵?”劉瑾問道。

馬超接言答道:“伯約看到曹彰等人不敢與九宮悍步交戰而據守長城。遂設計此物,便是為了防備日後曹魏的悍步狼兵再入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