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司馬又整進徐州,薛立陳兵攻山陽
話說董淵領了聖旨,便與勞軍的太監桓公公啟程,直奔徐揚地境。
來到壽春,桓公公向夏侯淵等人頒讀了聖旨。
夏侯淵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幾個兒子全都得到了官職,就連自己麾下的兵馬都是全數的在自己兒子手中。
心情大尉,他壓根沒有想到,天子召見,使他帶著家眷入京居住,是為了監禁他們,防止他們叛變;而是天真的認為天子所為乃是為了保護他的家眷,還感恩戴德呢!
關索見董淵引兵七八萬,徐州得保,遂引兵往江岸而陳,與東吳隔江而望,謹慎防禦。
董淵在夏侯霸、夏侯和、夏侯稱、夏侯威等人的陪同下度過洪澤湖,來到徐州地境。
夏侯衡、夏侯榮出城迎接。
董淵頗有其父之風,豪放而不失風雅,身材高大,容貌祥和。
見到夏侯衡、夏侯榮在城前相侯,他早早跳下馬來,步行來到城前,表現的頗為平易,使得一眾徐州兵將對他印象頗為友善。
“伯權兄,別來無恙乎?”他先和站在前頭的夏侯衡打起招呼了。
“承蒙都督掛礙,衡近來很好!”夏侯衡趕忙謝恩,遂拽過夏侯榮,向董淵介紹道,“此乃某幼弟夏侯榮,字幼權。”
“榮見過將軍!”隨著夏侯衡的介紹,夏侯榮趕忙向董淵施禮。
“幼權莫要多禮。早就聽說夏侯幼權文武全才,少時便才智聰慧,頗為人們稱讚呀!今日一見果真清秀!”董淵笑著說道。
“多謝將軍誇獎!”夏侯榮有些害羞的說道。
隨著二人來到徐州府上,夏侯兄弟相互見了麵。
董淵見到眾人到齊,便拿出聖旨,示意眾人接旨。
……
夏侯霸、夏侯衡二人隨著自己的副將,來到自己的隊伍中,看了看兵強馬壯的部下,心中甚是高興。
點齊隊伍,二人向董淵告辭,便引兵分別往小沛、下邳而去。
徐州城中,新上任的都護使董淵召見了新成立的三個獨立雄步團的團練將軍夏侯惠、張溫、張紹三人。
“三位將軍,義權向某推薦你等三人獨守邊關。不知三位有何要求?”看到三人一副義氣盎然的樣子,董淵問道。
“都督放心,某等定然收好邊關!”夏侯惠拍著胸脯說道。
看著他大義凜然的樣子,夏侯威氣得咬牙切齒,心中暗罵:這個沒出息的玩意兒,麵對東吳呂蒙,你算個屁呀!
可是,這小子纏著七弟非得要弄這麼個差事,自己有什麼辦法?
他不管,夏侯稱卻不能不管。
夏侯稱,夏侯淵第三子,自幼頗有武力,性情豪爽,心智異人,若不是夏侯和外出學藝,恐怕夏侯家武藝最高的要數的是他了。
他上前一步,雙手一恭,言道:“都督,幼弟年輕,初次獨自領兵不知深淺!末將以為淮陰與東吳呂蒙接壤,當多以弓箭以守之。”
董淵本意便是派遣夏侯惠引兵於淮陰,能對敵軍進犯起到一個預警的作用就可以。
聽完夏侯稱的建議,他微微閡首,說道:“叔權所講甚是。稚權,汝便往兵器庫取弓箭十萬支,配發給你麾下雄步團。”
“諾!”夏侯惠領命而去。
董淵又對張溫、張紹兄弟講道:“某來之前,聖上、丞相和四大元帥皆叮囑某,魏國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而司馬懿定然會東山再起,引兵來攻我徐州。而徐州的前哨便是任城、昌盧兩城。二位將軍與幼權同處一個師門,武藝高超,且善用戰陣。故某設獨立團授予二位,希望二位能夠為我軍做好前哨工作!”
“為報邊關在所不惜!”二人齊聲說道。
安排好後,董淵便使二人引兵赴任。
再說魏國更始帝曹昂再次授予司馬懿魏國兵馬大都督的封號,假節,封閔鄉侯;冊封司馬師為威虜將軍,封樓亭侯;冊封司馬昭為破虜將軍,封都亭侯。
這一次不但官複原職,還封侯掛將,司馬懿父子喜悅顏開,遂領了兵權。
曹昂親自前往校軍場,為司馬懿出兵誓師鼓舞士氣。
登上校軍場左側的參觀高台,他帶著文武百官遙遙看著點將台上的司馬懿。
司馬懿昂首挺胸,意氣風發,慷慨激揚的宣揚著出兵的鼓舞演說,激動那小狗鼬胡須一顫一顫的。
且聽他講到:“天下戰亂起自甲子,百姓不堪,民慌戰亂,苦不堪言。我朝先皇勵精圖治,一心報國,卻遭天妒,亂臣賊子竟以其忠汙為賊事。陛下忍辱負重,成就霸業,連接江東共抗漢賊,已保我朝百姓安居樂業十餘春秋。今卻有夏侯氏反叛投敵,使得我朝再起刀兵!陛下不忍與之刀槍相向,亦不忍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思量再三,群臣共議,分奪輕重,當以保家衛國為重。故,委某統兵奪回徐州,剿滅夏侯賊子!兒郎們,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是你們報效家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