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高潔不在言(1 / 1)

陽子居以不與俗世之人交往而自居,其實他是自命清高、離群寡居之人。

有一次,陽子居去南方沛地拜訪老聃。不料,老聃已啟程前往秦國,陽子居急忙沿路追趕,終於在梁國追上了老聃。

老聃見了陽子居,沒表現出絲毫的熱情,相反,卻若有所思,仰天長歎:

“可惜,可歎,原以為你是可以教化的,卻不料已不可造就。”

陽子居雖聽到了老聃的感慨,但沒有發問,二人一言不發,在沉默中趕路。

走了一段路後,二人一同投宿一個旅舍,陽子居殷勤侍奉老聃,端茶送水,待老聃洗漱完畢,脫鞋盤膝就座,陽子居方才跪拜求教:

“先生,方才路上,本想求教於您,又怕耽誤您趕路,不敢造次,現在請您明示。”

老聃問:

“所問何事?”

陽子居說:

“您為何說我是個不可造就之人,此言從何而來?

老聃回答:

“我所聞所見,你眼高心傲,目中無人,待人傲慢無禮,周圍很少有人願意與你交往,你卻不知。如果你想聽實話,我來告訴你:

一個人的高潔品格不是靠自我標榜、不是靠刻意追求言表不俗來體現的。真正的聖人往往並不像你想像得那麼完美。”

陽子居認認真真地聽了老聃的教誨,似有所悟,連連說: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至此,陽子居身體力行,反省自己的行為,一切遵照老聃的教誨,重新做起,發現果然不同以往。

以往,陽子居來到這個旅舍時,旅舍的人都恭恭敬敬地出迎,之後,旅舍的主人殷勤侍奉,安排座席,準備飲食起居一應物品,沒有絲毫怠慢,所有的客人統統回避,敬而遠之。

現在大家對他的態度也是天差地別了,大家都把他當作熟人、朋友,彼此之間絲毫沒有約束。每天晚上,都圍坐於火爐旁,開開心心地聊天,給了他從未有過的舒暢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