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也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在曆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絢麗多彩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被大家代代傳承。

那麼,什麼是傳統美德?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呢?通常來說,傳統美德就是在自覺或習俗的道德規範中,一些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並實際奉行的,而且在現代仍有著積極影響的那些美德。具體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概括起來就是指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是中華民族在曆史實踐過程中積累而成的穩定的社會優秀道德因素,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領域,並通過社會心理結構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傳。

經過長期的曆史積澱,中華傳統美德已融入到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範中,成為社會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成為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可以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具有更豐富的內涵,讓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協調人際關係,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範。

國民的思想道德狀況,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係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著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目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德育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更是日漸凸顯。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是建設全麵小康社會的主要任務,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因此,黨中央非常注重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全社會也已形成了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風尚。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斷發展和延續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為了增強和提升國民素質,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質,我們特意精心編寫了本套叢書——《中華傳統美德百字經》。

本套叢書立足當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歸納為一百個字,即學、問、孝、悌、師、教、言、行、中、庸、仁、義、敦、和、謹、慎、勤、儉、恤、濟、貞、節、謙、讓、寬、容、剛、毅、睦、賢、善、良、通、達、知、理、清、廉、樸、實、誌、道、真、立、忠、誠、公、正、友、愛、同、禮、溫、信、尊、敬、恭、恕、責、儀、精、專、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順、敏、思、積、利、健、率、堅、情、養、群、嚴、慈、創、新、變、革、爭、諫、誨、齊、省、克、競、求、簡、潔、強、律。叢書內容豐富、涵蓋性強,力圖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囊括進去。叢書通過故事、詩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麵地展示了人類永不磨滅的美德:誠實、孝敬、負責、自律、敬業、勇敢……這些故事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一直被人們用來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對與錯的標準;同時通過結合現代社會發展,又使其展現了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新精神、新風貌,從而較全麵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