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失陷後,陳玉成退守廬州,“請命自守”,並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遠征豫陝,“廣招兵馬,早複皖省”。陳玉成打算分兵掃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歸一統”。但這時他的處境十分困難,外有敵軍多隆阿部進逼,內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職處分。1862年5月,多隆阿圍攻廬州,陳玉成決定棄城北走,同遠征的西北軍會合。正在此時,盤踞在壽州已暗投清軍的苗沛霖誘勸陳玉成前往壽州,結果中計遭擒,被送往清帥勝保營中。
陳玉成在敵人麵前表現出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1862年6月4日,陳玉成就義於河南延津,時年25歲。
◎故事感悟
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在敵人麵前毫無畏懼,年僅25歲的英王浩氣衝天義勇殺敵的形象永遠都不會被人們遺忘!
◎史海擷英
天朝田畝製度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於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製度》。它是太平天國的基本綱領,其基本內容是關於土地改革製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製,還涉及經濟製度。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封建地主所有製,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核心思想: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的強烈願望。但卻沒有真正實行過。從客觀上講,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保證實施分田方案;從主觀上講,平均分配土地與生產、生活資料統歸聖庫的規定都是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文苑拾萃
洪秀全早期詩三首
其一
天下太平真日出,那般爝火敢爭光!
高懸碧落煙雲卷,遠照塵寰鬼蜮藏。
東南西北群獻曝,蠻夷戎狄盡傾陽。
重輪赫赫遮星月,獨擅真明耀萬方。
其二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擒盡妖邪投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
東南西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其三
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通西北江山外,聲振東南日月邊。
璽劍光榮承帝賜,詩章憑據誦爺前。
太平一統光世界,威風快樂萬千年。
李紅光東北抗日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
李紅光(1910—1935),是黨領導的磐石抗日武裝的創始人之一,原名宏海,朝鮮族,1910年出生在朝鮮京畿道龍岩郡一個農民家庭,是楊靖宇將軍的親密戰友。他英勇善戰,智勇雙全,善於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每次戰鬥中李紅光身先士卒,衝鋒在前,關心同誌,愛護戰士,深為士兵、群眾所愛戴。李紅光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毛澤東曾稱讚他是“有名的義勇軍領袖”。
抗日民族英雄李紅光是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是楊靖字將軍的親密戰友和得力助手,也是南滿遊擊隊的創始人之一。他英勇善戰,是東北抗日部隊的傑出軍事指揮員。
“九一八”事變後,李紅光積極參加和領導當地群眾的反日鬥爭,並在黨領導下組織了人民武裝赤衛隊(又叫“打狗隊”),任隊長。1932年5月,李紅光與孟潔民等在中共滿洲省委書記楊林指導下,發動了著名的“五七”蛤蟆河子大暴動,參加群眾達1000餘人,抓捕日本走狗50多人,沒收糧食1000多擔,拆毀鐵路數裏,破壞鐵路橋梁工程,燒毀了枕木,鋸倒了電線杆。接著李紅光等召開群眾大會,處決了日本走狗和反動地主,把沒收的糧食分給貧苦農民,全縣掀起了抗日熱潮。同年夏初,中共磐石中心縣委決定成立滿洲工農反日義勇軍第四軍第一縱隊,簡稱“磐石工農義勇軍”,李紅光任縱隊參謀長。11月,楊靖宇以中共滿洲省委代表的身份來到磐石,將磐石工農義勇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下轄三個大隊一個教導隊,楊靖宇任遊擊隊政委,李紅光任教導隊政委。敵人四次向遊擊根據地“討伐”,都被遊擊隊打退,南滿的抗日鬥爭出現了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