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具體的成長過程為:第1個月為胎芽期,新生命在此期的成長速度是其一生中最快的。在這個時期胎兒神經係統、血液循環器官的原型(形成基礎的組織)幾乎都已出現,肝髒從這個時期開始明顯發育;眼睛和鼻子的原型還未生成,但嘴和下巴的原型已能看到,與母體相連的臍帶也從這個時期開始發育。從第二個月起,胎兒可在羊水中進行類似遊泳般的運動,胎兒的皮膚有了感覺,對皮膚進行刺激,能使大腦逐步發達。第三個月起,胎兒會吸吮自己手指,雖不老練,但隻要是能碰到嘴的,不管是手臂還是臍帶,胎兒都會吸吮。第四個月起,胎兒的耳朵就可聽到子宮外的聲音,當聽到巨大的聲音時,他會感到吃驚。從懷孕第五個月後,胎兒大腦開始有記憶能力,胎兒反複聽到母親的聲音時,就能辨別這種聲音,由此產生一種安全感,並能熟練地吸吮手指。此時腎髒開始工作,胎兒食入羊水後,可以通過小腸過濾,並在羊水中小便。懷孕6個月後,胎兒開始有嗅覺,在羊水中的胎兒能嗅到母親的氣味,從而記憶在腦中。此期母親常感到強烈的胎動,這是胎兒正在用自己的腳踢子宮壁,而腳的劇烈運動可使羊水晃動,從而刺激胎兒的皮膚,向大腦傳遞衝動,促進發育。懷孕7個月後,胎兒具有視物的能力,並能夠對外麵的聲音反應出喜歡或討厭。懷孕8個月時,胎兒能聽出音調的高低及強弱,此時胎兒的味覺係統已很發達,當子宮收縮或受到外界壓迫時,胎兒會猛踢子宮壁進行抵抗。懷孕9個月時,胎兒大腦發育良好,聽覺已敏感,可有喜、怒表情,內髒發育齊全、成熟,性器官發育完成。從外麵來看,皮下脂肪增加,全身變的圓潤。胎兒已具備呼吸、吸吮等生活能力。懷孕10個月時,胎兒的外形模樣已完成,長約50厘米,重約3000~3200克,是新生兒的標準長度和重量;胎兒頭蓋骨變硬,頭發長出兩三厘米,內髒和神經係統的功能已經健全,手和腳的肌肉發達,指甲已超過指端,皮膚粉紅色,皺紋已消失,變成個胖乎乎的胎兒了。總之,他已經發育成熟,要脫離母腹的孕育,“獨立”生活了。
由於胎兒在母親腹中還不具備學習的能力,胎教其實是人們用各種方法,刺激幫助胎兒身體腦皮層細胞的生長,因為腦細胞在胎兒期就完全形成,在其後的一生中,腦細胞隻會減少死亡,再也不會增多。所以,隻要胎兒能感應到外界的環境因素,這就具備了胎教的前提。隻有了解了胎兒的成長過程,才能合理有效地進行胎教。
胎兒在子宮內就會品嚐
胎兒發育所需的一切營養都是直接通過臍帶傳送的,因此,在子宮內胎兒不需要有進食的技術。但胎兒是有味覺的,吸吮手指是胎兒的一種本能,這不僅為胎兒日後的第一餐做好了準備,而且幫助他發現自己身體上有趣的東西,比如皮膚的感覺和拇指的大小。因此,胎兒在子宮內吸吮拇指的行為也是探索世界的開始。
許多物質都可以穿過胎盤,使羊水帶有你剛剛吃過的東西的味道。胎兒在6個月時就能夠分辨出苦味、甜味或者酸味。研究表明,未出生的嬰兒對甜味有一種天生的偏愛。如果你喝了一杯濃咖啡,胎兒的呼吸和心跳可能就會因此而加快。如果你平時不吃辣卻偶然吃了很辣的一餐,你的胎兒甚至會用做鬼臉來表示不滿。隨著對各種不同味道的體驗,胎兒甚至會在味道與這些味道所產生的作用之間建立聯係。
子宮內的“小竊聽者”
胎兒生活在母親的子宮裏,外被羊水、羊膜、絨毛膜、子宮、母親的腹壁等層層包裹,那麼胎兒能夠聽到聲音嗎?為此專家們做了大量的實驗,研究證實當胎兒長到7個月左右的時候,胎兒聽覺係統發育已基本完成,就可以清楚地聽到母親子宮內的血流聲、心髒的跳動聲、母親與父親的對話聲以及來自於外界的各種聲音,並且能對聲音的強弱、音調的高低產生不同的反應。
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出生幾天的嬰兒在哭鬧時,如果母親將嬰兒抱在左胸前,胎兒會很快安靜下來;在嬰兒室內播放母親子宮的血流及心髒跳動聲音的錄音時,發現正在哭泣的新生兒很快就可以安靜下來,情緒穩定,飲食與睡眠也好,而且體重增加迅速。這就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聽慣了這些聲音,一旦再重複聽到這種聲音,就會給胎兒一種早已體驗過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將嬰兒帶回昔日寧靜和安全的環境中。
作母親的也常常講到自己的親身體會。在音樂會上,當孕婦沉溺於優美的音樂聲中時,腹中的胎兒也在母腹內盡情地傾聽,並且在做著有規律的活動,當演奏完畢,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時,胎兒立即受驚般的加速活動,心率也急劇加快;當母親置身於車水馬龍的街頭,常引起頻繁的胎動;較有力的關門聲會使胎兒縮成一團;孕婦一次大聲噴嚏或外界的汽車喇叭都可使胎動增加,胎心率變快。這些都可通過B超清楚地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