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結局——穿越者與眾不同(1 / 2)

初春,天氣還十分嚴寒,道路上覆蓋著冰雪,狂風掠過,一顆顆雪粒打在臉上,隱隱作痛。

在洛陽到長安的官道上,數萬軍民艱難地跋涉著,形成一條數裏之長的人流,人流緩緩移動,就像長龍一樣。

軍隊在管道兩邊護衛,百姓推著小車,背著包袱,一步步遠離高大巍峨的洛陽城。每個人的臉上都布滿著不舍還念的神色,神情悲愴。故土難離,這一次離開中原,所有人都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回到故土,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了。

不少人懷中都帶著一小包故鄉的泥土,無論是兵卒還是百姓。

曹操騎著戰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頭,身邊跟著長子曹丕。曹丕也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的看著洛陽城。

曹操見狀,側過頭來,低聲說道:“丕兒,你是不是很舍不得洛陽?”

曹丕急促的喘了兩口氣,高聲說道:“父皇,我不明白,如今天寒地凍,李子悔早已經撤兵回虎牢了。就算明年李子悔再行攻城,我們有幾個月的喘息時間,必然能將洛陽的防禦能力提高很大一截,有很大的機會守住洛陽,為什幺放棄呢,這豈不是白白把洛陽讓給李子悔了?”

“嗬嗬……”曹操輕笑一聲,但笑容中的苦澀之意卻顯露無疑:“丕兒,成大事者當有所取舍,棄小取大,洛陽雖大,但比起百年大計來,也算不得什麼。更何況李子悔大勢已成,雄霸中原,隻能越打越強,而我們雖然盤踞關中,但是涼州益州亂勢已成,想要和李子悔抗衡實屬不智。”

“為父非是沒有和李子悔抗衡的勇氣,但識時務者為俊傑,以退為進也是一種手段。為父判斷,隻要我們放棄關中,李重一定會大刀闊斧的改革,打壓儒家,然而儒家數百年來入朝為官,根深蒂固,李重不是那麼容易成功的,屆時必然天下大亂,我們還有再次入主天下的可能。”

曹丕黯然道:“但是父皇我們為什麼不坐等李子悔打壓儒家呢?”

曹操看了一眼曹丕,心中暗暗歎了口氣,自己這個兒子政治能力極強,可以這麼說,如果天下太平,以曹丕的治國能力,治理一個國家絕對不是問題。但要把曹丕置身於亂局之中,曹丕的眼光還稍有欠缺。

這可不是說曹丕的能力不行,而是相比曹操,李重這些人,曹丕還是要差上一些的。在曆史上,曹丕犯的最大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弄死司馬懿,曹操可以暫時放過司馬懿一把,因為曹操能震懾住司馬懿,而且曹操也看得出,曹丕也能壓製住司馬懿,但是曹丕卻做不到這一點,臨死的時候沒能先一步斬殺司馬懿,以至於留下禍根。

至於曹丕的兒子曹睿,實在不是一個雄主,被司馬懿騙得太慘了。

搖了搖頭,把雜念拋出,曹操解釋道:“李子悔不殺,有我在身邊威脅,他是不會大動幹戈的。”

“哦……”曹丕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隻聽到曹操接著說道:“馬上給曹彰傳令,讓曹彰無論如何也要守住涼州戰線,給我們爭取從容撤軍的機會。再給曹仁傳令,逼退趙雲以後,隻要樂進回到漢中,立即棄守漢中,把所有的兵卒,物資,人口都遷往長安。”

“是!”曹丕立即應道。

別看曹操準備充足,但一次大規模的遷徙不是那麼簡單的,特別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洛陽數十萬軍民還沒到潼關,就已經死亡了半成之多。別小看半成這個數字,換成人命的話,就是上萬人的屍骨。

一時間洛陽至長安的管道兩側盡是凍餓而死的百姓,看得人心中戚戚。

但百姓並不知道,苦難才剛剛開始。

身在洛陽的李重並不知道曹操已經棄守洛陽,趕赴長安去了,當然以李重的情報能力,三五天之後就能得到消息。但就算李重知道了,也無濟於事,現在道路上全是積雪碎冰,派出騎兵追趕也無濟於事。

而且李重一點派兵追殺曹操,很有可能之屠殺到百姓,傷不到曹操一根毫毛,這麼做除了背負罵名以外,根本毫無意義。

三天以後,李重接到曹操撤往長安的消息,留守洛陽的軍隊不足三千人,不過李重依舊按兵不動,沒有攻取洛陽的打算。反正曹操已經撤走了,什麼時候占領洛陽都一樣,現在去的話,還要負責滿城百姓的吃喝,李重的負擔也很重啊。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一條條戰報接踵而至,樂進撤回漢中,漢中的曹仁撤到長安,長安已經重兵雲集……

於是以太史慈、趙雲為首的將領紛紛請命,帶兵攻打潼關,爭取將曹操困死在長安。而李儒等文官謀士也紛紛出謀劃策,比如讓馬超段曹操的後路,再派一支兵馬繞道草原,偷襲安定郡等等,心腸無比歹毒。

不過來吃並沒有聽從這些人的建議,將心比心,來吃不認為曹操這是垂死掙紮的節奏,而是要壯士斷腕,走為上策。而曹操的後路不難想象,天下之大,也隻有西域才是曹操的存身之地了。

自己該怎麼辦?

一時間,李重陷入迷茫之中,從內心深處講,李重並不想將曹操至於死地,但理智上,放虎歸山又是十分愚蠢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