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在睡覺的時候有異常靈敏的感覺,它們通過窺視來發現敵情,在危險降臨的時候,它們立即起身飛走或者向同伴發出警報。
一隻鴿子在閉著眼睛睡覺。當你躡手躡腳向它走去,可是,沒走幾步,鴿子就飛走了。
明明“睡著”了,怎麼會看到你的一舉一動呢?原來鳥類在睡眠時,總是每隔一會兒睜睜眼睛,窺視一下周圍環境,看看是否有危險情況。
鴿子那麼,隔多長時間“窺視”一下,才能保證既能休息好,又能及時發現“敵情”呢?
科學家對野鴨的“窺視”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研究。在寧靜的環境中,野鴨平均每分鍾窺視10次。當野獸從遠方出現時,野鴨的窺視次數就增加一倍。隨著野獸的逼近,其窺視次數越來越多,每分鍾可達35次,甚至會睜大眼睛,密切注視著野獸的一舉一動,以便及早騰空飛去。而成群的野鴨休息時,睡在邊緣上的野鴨睜眼偷窺的次數會比睡在野鴨群中間的多,而且越向鴨群中央部位,窺視的次數越少,並且隨著鴨群的增大,窺視次數也會減少。
在繁殖季節,雄鳥的窺視次數則明顯多於雌鳥。這表明雄鳥為了保護雌鳥順利完成生殖大業,需要保證雌鳥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因此,“家庭”中的雌鳥越多,雄鳥的窺視次數越多。同時,窺視能及時防止第三者插足,對固定“夫妻”關係的鳥類來說,窺視次數的增加能防止自己的“夫人”被拐走,成為別人家庭中的一員。
當然,從性選擇的理論看,繁殖期間,雄鳥的羽毛色澤鮮豔奪目,有利於雌鳥來“相親”。但是,漂亮的“外衣”也容易引起食肉動物的注意,增加被捕食的機會,具有更大的危險性。因此,雄鳥窺視的次數比雌鳥多。例如,五六月間,雌鴨離開雄鴨去築巢孵卵時,雄鴨的窺視次數並不減少。但是,7月後,雄鴨換上了色澤暗淡、和雌鴨一樣的“外衣”,其窺視次數就與雌鴨相等了。
總之,鳥類休息期間不斷窺視周圍環境,能使鳥類在睡眠時,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免遭殺身之禍。這是鳥類經過長期進化獲得的一種有效的防身術。
你知道鳥類在睡覺的時候是怎樣保護自身安全的嗎?
答:鳥類在睡覺的時候,會每隔一會兒睜開眼睛觀察一下周圍的敵情,它們會合理地把握窺視的時間間隔,既能夠休息好,又能夠保護自身安全。有的鳥類在休息的時候也有分工的安排,雄鳥和雌鳥由於責任不同,分工也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