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人們都討厭老鼠,因為它傳播疾病、偷吃糧食,所以見鼠就喊打,可是老鼠也有自己的逃生方式。

一位動物學家把一些褐家鼠和一些玄鼠放在同一個鐵罐裏飼養。第二天,褐家鼠安然無恙,而玄鼠卻死掉了四分之三。它們身上既無外傷又無內傷,顯然它們是因為“身體健康狀況”而死亡的。前一天都好好的,一夜之間會得了什麼“急症”而引起暴死呢?

長時間觀察,科學家發現:它們之間隻講“文鬥”,並不動武,進攻者隻是豎著毛,氣勢洶洶地圍著受害者轉圈子,跑累了就去休息一下,吃塊“點心”,回來繼續作些恐嚇動作。而受害者蜷伏在原地喘著粗氣,始終不敢動一動。如此反複多次,持續時間可達幾個小時,受害者終因經受不住這樣沉重的“精神”打擊,而漸漸死去。

然而在自己地盤內屢屢獲勝的老鼠,一旦進入別人的地盤,哪怕是它的部署,它的“武器”也就失靈,而成為“他人”的手下敗將,無聲無息痛苦地死去。

1992年,某人在庫房裏夾住了一隻500克重的雄性大老鼠。作為多年的結發夫妻,約400克重的雌鼠見狀立即趕來搭救。它一會兒啃啃這兒,一會兒咬咬那兒,並不時地用爪子亂抓,企圖救出自己的“丈夫”。看看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勞的,它寧願隨“夫君”死,也不願獨居世上,於是練起了“內功”,肚子脹起來了,越脹越大,漸漸脹成橢圓形,活活氣死在雄鼠麵前。

一個鼠夾一旦夾住一隻老鼠,此後好長一段時間將失去作用。這是怎麼回事呢?老鼠和老鼠夾原來,老鼠出洞總是沿著牆壁行動,邊嗅邊跑,不時舉目四顧,漸漸跑向中央地帶。如果幾隻老鼠出洞,常常是身體較小的幼鼠打頭陣,大鼠夾夾的也大多是初出茅廬的“新手”。“偵察兵”犧牲後,其他的老鼠便不再上當,因為“告示”——留下的尿和糞便裏的信息素表明“此地危險,請勿靠近。”有了死鼠或受驚老鼠的“報警告示”,群鼠便逃之夭夭了。

今天,人們已分離出兩種老鼠信息素,表明老鼠“到此一遊”。把它們塗在鼠夾上,老鼠就會紛紛自投羅網。即使警覺性最高、“老奸巨滑”的大鼠,也會頓釋疑竇,高高興興地步入圈套。

你知道為什麼同一老鼠夾在夾死一隻老鼠後很難再讓另一隻老鼠上套呢?

答:因為“偵察兵”老鼠“光榮犧牲”後,會在“犧牲”的地方留下尿或糞便,這些物質裏麵都含有信息素,表明這個地方危險,所以,別的老鼠就不會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