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草字先生(1 / 1)

宋朝時候,有一個宰相,名叫張商英。他是一位敢於在皇帝麵前提意見的大臣。他曾勸皇帝要節儉治國,不要奢華浪費;要休養生息,不要大興土木工程,勞民傷財。他的這些建議是有積極、進步意義的。

可是,他有一個不小的毛病,那就是寫字潦草,還不是一般的潦草,可以說非常的潦草。有時候,他寫起字來是“龍飛鳳舞”、“天馬行空”、“隨心所欲”。

他寫的字不但別人難以辨認,甚至就連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寫的究竟是什麼字。

有一次,張商英要寫一篇文章。他叫家人鋪好了紙,磨好了墨,然後就提起筆,任意揮灑起來。因為這一天他的心情特別好,文思敏捷,不一會兒,草稿就寫完了。這時,他把家人叫過來說:

“我這裏寫好了一篇文章的草稿。你去把它交給我的侄兒,讓他給我謄寫清楚。快點兒!”

家人將草稿交給他的侄兒。侄兒首先把草稿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發現文章中有許多字他根本不認識。不認識,怎麼謄寫呢?沒辦法,隻好戰戰兢兢地去請教叔父。

張商英見侄兒進屋來,連忙問道:

“你不快去給我謄寫稿子,到這裏來幹什麼?”

侄兒戰戰兢兢,為難地說:

“叔叔,這文章中有些字我不認識,沒有辦法謄寫啊。”

張商英聽侄兒說有許多字不認識,便有點兒生氣,訓斥他說:

“你真是笨!難道是我寫錯了嗎?拿過來,給我看看!”

說著,他從侄兒手裏接過了文稿。侄兒上前指出了那些自己不認識的字,張商英左看看,右看看,橫看看,豎看看,反反複複地端詳,琢磨了老半天,他自己竟然也不認識了,不知道自己究竟寫的是什麼字。

這時,他也有點兒著急了,不停地抓耳撓腮,嘬牙花子……最後,他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然而,他並沒有檢討自己,反而無端地抱怨侄兒說:

“你為什麼不早點兒來找我呢?你來得太遲了,時間一長,連我自己也認不出來了!”

寫字要工整;治學精神要嚴謹,學習態度要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