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候,魏王曹操有個兒子叫曹衝,從小就特別聰明。剛剛五六歲的時候,他的智力水平就和成年人差不多了。
有一次,吳王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大象。麵對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曹操很驚訝:
“好家夥,這麼大個兒!這得有多重啊?”
曹操想知道這頭大象的體重究竟有多少斤,可當時並沒有那麼大的秤。曹操尋思了大半天,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曹操不禁問身邊的官員:
“你們有什麼法子,能稱一稱大象的重量嗎?”
官員們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個個都一籌莫展。就連曹操的軍師,也是無可奈何。
正當人們為此事感到為難的時候,小曹衝從容不迫地走到父親曹操麵前,對父王說:
“父親,我有辦法。先把大象牽到一條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沿著水麵在船邊刻下一個記號。然後,把大象牽上岸,再往船上裝石頭,使船沉到剛才刻上的那個記號那兒。把那些石頭搬下來,用大秤一稱一稱地過稱,算出石頭的總重量,那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嗎?”
曹操一聽,覺得兒子說得很有道理,心裏非常高興。他立即命人按曹衝說的辦法,很快就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人的思維應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