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遁去的一(1 / 3)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那遁去的一就是無數平行世界的變數,正是他們令世界變得多元化。在某個我們熟悉的世界它是造化玉碟,而有一個世界中的它,是一頁調皮的劍典。

新太祖時的國師張慧,曾得“一頁劍典”,並憑其所授的以氣馭劍諸法,於王軍落敗時,率三百六十位真人從軍。張慧好白袍,相貌儼然一白發老翁,揮臂所指萬劍齊飛。其徒強者可禦二三劍,弱者亦可仗草木竹蘆開金斷人。太祖因義軍統帥有異才,能招流星火雨,而折損百萬精銳。幸時有孔雀番僧隨軍傳教,十八位活羅漢舍身化十八尊丈六金身,為帝擋下此災。佛門有次不世之功,方能紮根中土。張慧後從軍本不得重,聞知有此異人,孤身走入義軍,以無形之劍定住周身百丈之人,以義軍自佩之間誅殺千名義軍骨幹,半日之間瓦解綠林軍,方憑此威獲封國師,及其仙遊,蔭後世子孫,曆經九十餘帝而不倒。“一頁劍典”下落不明。

此後二百載,留侯張氏逐漸壯大,創太清教,世襲天師,與佛門高僧交替任國師。

流星火雨再現天下,塞北諸胡三寇近畿。

因佛門已連任四屆國師,張氏子弟中有人提出建立蒸餃合一的國家,當世天師宣布閉生死關悟道。有張氏三兄弟於故鄉起義,放棄五德承運說,以“黃天當立”聚數百萬頭戴黃巾之信徒起義。

當是時也,帝允年老心不老,剛愎自用又識人不明,新朝幾有崩散之相。幸有宗室子王越巧得“一頁劍典“。帝王家始知此寶之皮毛,信非有緣者不可得。帝允為籠王越之心,大開宮廷任其選寶,奈何王越好遊俠、不喜權錢,獨慕帝允之若紫。因前線大捷,天師出關,此亂有驚無險,帝允將越愛之女賜軍中第一高手。王越所學駁雜不敵軍中悍將,含恨遊曆名山大川,將諸多劍法藏於名勝,為數百年後武林亂局埋下種子。猛將得美人,終生忠於新朝,為帝允及後兩代帝王奉獻了一生。

又二百年,佛門有尼得“一頁劍典”,佛門昌盛數百年。天師張氏隻得成立正義盟,與一盤散沙的教友及安分守己的武林人士抱團取暖。

貞觀十二年大光明名教因波斯使節團傳入中土,永徽二年五聖教隨大食使團傳入中土,正義盟得兩強援有抬頭之勢。

數十年後,佛教不甘失敗,趨吐蕃寇三輔之地,番兵肆虐十數載,中原大亂,百姓隻求來生、不畔明日,佛教複興。

將門俊傑郭汾陽,聯合五聖教徒終將吐蕃佛兵趕回雪原,及至其死,一生戎馬不遜祖師。自此三輔以西隻有五聖教。

此間數百年,非無人再得“一頁劍典”,而是分別被太清人傑陳白袍、佛門神僧菩提達摩挫敗,兼非生於顯貴之家,未能留名青史。

傳至帝榮,有儒道自《易》中悟出新道,以《麻衣道者正易心法》闡麻衣道,其功參合造化,四海無敵,代張天師出任國師,正義盟名存實亡。帝榮滅佛,有全了和尚遠赴雁蕩山開辟佛門新樂土。國師傳下道統後,為追尋“一頁劍典”的蹤跡,長眠不醒,東北胡族契丹趁機南侵,帝榮欲親征卻於開拔前暴斃,大光明教始漏獠牙。國師高徒、將門傳人趙九重挽狂瀾於既倒,但窮盡餘生亦未能盡複國土,含恨而亡。

而在麒麟閣中翻看資料的,正是剛經大光明教聖母妙手換眼,才複明沒多久的先帝第九子、申王——佖。

之所以會在皇兄病危時,冒著眼疾已愈大白天下的風險,入麒麟閣,隻因“一頁劍典”正在他手上,為了驗證話嘮所言是否屬實,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