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楚漢相爭,殷王得利(二)(1 / 3)

前線魏軍不知主帥離營,卻聞其已死於百裏之外。從軍貴胄聚於主帳,守密親兵失了底氣。眾人入帳查看,果空無一人。

司馬卬雖勝,但亦難敵戰車之霸,重傷昏迷。好在從者盡為忠義之士,不僅對其進行了初步醫療,還為他冒險入平陽延請名醫。

機緣巧合之下,恰是許負救活了司馬卬。卬睜開雙眼時,乍見如此鍾靈毓秀的女子,頓時當其為天女下凡。

感恩言談之間,司馬卬注意到左右神色有異。稍加試探,先是喜聞此女本乃河內人士,緊接著便聯想到一人,驚呼猜測。左右皆以神情肯定其猜想,少女亦坦然承認自己確是許負。

話說魏殷前線傳說魏豹棄眾逃命,已被殷王伏殺。士氣此消彼長之下,未做決戰,由殷軍中新到的魏地貴胄搭橋,經****多位辯士分頭遊說,以魏豹無子故,西魏軍有降殷之意。

恰好此時殷軍新編練好的援兵,與乘魏豹戰車從平陽方向趕來的司馬卬一行,同時到達。未被綁縛但亦無自由的許負,成了司馬卬詐稱平陽已降的佐證,魏軍在部分決意已定的投機分子帶頭下,不戰而降,但不需交出兵戈甲胄。

雖然眾人所想之佳人已落入殷王之手,但為謊言所逼,陳餘諫言大軍以凱旋姿態向平陽緩進。平陽城部分守城將領被甘羅遣使收買,城中魏豹親眷莫名其妙的被俘獲。

司馬卬亦聽聞宮中流言,一入魏宮便親自搜尋薄姬,果得之。

其後數日,司馬卬為混淆視聽,盡妻魏豹女,許負亦未得免。

時有魏人勸魏人陳餘叛殷自立,然有武臣、張耳之事在前,一心施展才華的陳餘斬此人,親獻其於司馬卬。卬時正幸許負,乍見血首,驟疲。陳餘得司馬卬盛讚,複又回營整編軍隊。司馬卬自此見負不再能勃,與其成為亦師亦友的知己,其情之堅更甚發妻甘氏,至死未曾動搖。

司馬卬鯨吞西魏,使河南王申陽卻步,黃河之上的緊張氣氛暫時緩解。

此時田榮不滿不再為王,殺膠東王田市,起兵反項。同月,漢王劉邦奇襲陳倉,攻雍王章邯,誌在關中。

為穩定軍心,司馬卬突然想到轉移矛盾這個名詞,故親率大軍北伐代國。

雁門郡猝不及防,數日後,尚未穩固的代國政權,便風雨飄搖。雁門戰起後,由甘羅暗自運作多時的計劃成功,數萬故秦邊軍複聚雲中郡,在卬之族叔司馬行率領下,以雲中郡為禮,歸入司馬卬麾下。

殷軍之數又倍,正是血戰代縣之良機,奈何恰逢匈奴寇邊。為博趙民之心,司馬卬否決了陳餘的建議,盡起大軍北抗匈奴。

趙歇欲遣兵光複雁門,又逢常山王張耳起兵滅代,隻得繼續苦守。

漢軍圍廢丘;司馬卬行假道伐虢之事,抗擊匈奴時,奪高奴。

故秦都尉、翟王董翳降殷,為軍中秦邊軍故,司馬卬雖忌憚董翳,亦隻能姑且寬待董翳為將,獨領一軍。

漢軍水淹廢丘,城破,章邯在部將李良勸說下,率眾突圍,北逃殷國,不幸於逃亡途中死於膿瘡。李良領幸存者繼續北行,獲司馬卬賜姓司馬,封並肩侯。此舉令國內功勳親族多有不服,為殷國****埋下隱患。

匈奴未退,司馬卬既扣押了漢使盧綰,也沒讓楚使陳平離開左近。

......成皋之戰......

彭城之戰項羽再演奇跡,大破劉邦合縱之兵。

漢軍副使酈食其拜受殷國上卿;西楚的使者除陳平被強迫娶司馬行之女為妻,以婚姻故滯留外,餘者帶回了司馬卬表忠心的書信。

殷軍亦未直接攻漢,而是在匈奴退去後,主力東進,由陳餘為前軍,攻常山王張耳。

因殷軍勢大,兼有老秦精銳與墨家門徒,漢軍未敢輕易渡河,黃河南北仿佛在進行兩場不同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