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分卷提綱(1 / 2)

第一卷七星乍現:蔡攸翛本是明嘉靖年間留都一家鏢局的少鏢頭,自幼習練外公劍法,孝敬尊長一如明慣,卻在大婚之夜逢七星連珠。再醒來時已是貞觀二年,身份也不再是過去那個遺腹子、下九流,而成了剛剛受遙封的蜀王李恪。明製戶按其籍,生有貴賤。從小渴望父愛的蔡攸翛以弱冠之齡駕馭十歲童軀,兼以明俗侍奉父皇及諸親族,為陛下所喜。

時風好武,李恪卻因出身故不得授李家秘傳武學,好在蔡攸翛自帶了小姨所傳的糊塗心法,仗皇室之富,內功突飛猛進。唐雖無明劍,但有將作院和工部的能工巧匠,王子之劍未曾有缺,家傳拂柳劍法日漸精熟。待其以誌學之齡重新練成七星齊照,已儼然為宗室青年第一人。

雖說母已亡於貞觀元年,但幸逢長孫皇後仁德,未因文武雙全而死於非命。因將內功假托為已故郯國公羅士信所傳,經恩師虞世南斡旋,外放為齊州刺史都齊淄青莒萊密七州諸軍事。揮淚別胞弟李愔後,由左武侯中郎將蘇定方護送上任。(少不了和兄弟姐妹的互動,但因身份故被諸李孤立,隻能與兩位姨娘守望相助。)*/

第二卷七星輝映:及到治所,蘇定方即帶軍返還。蔡攸翛位高權重,始有機會如名字寄語的那般,過上自在生活,好暗行賞善罰惡事,閻羅令初現大唐。*/(從此陽光之下隻有李恪,蔡攸翛是永不見光的閻羅)

第三卷七星連環:貞觀八年,長孫皇後病危,昭命李恪回長安選妃,以安皇後(國舅)心。(穿插唐版聞雞起舞,李愔類劉琨。)高僧唐貪贓(口胡是曇藏,暫設為唐版的格裏高利·葉斯莫維奇·拉斯****和玄奘的混合體)奉昭入宮治好了皇後,因其俗家出自弘農楊氏,故以其侄孫女為蜀王妃。貞觀九年,太子與蜀王先後成家(花開並蒂),婚後李恪才感受到佛門在唐時無孔不入的巨大影響力,卻懷疑盡心回護自己的高僧曇藏乃已故越國公之弟。貞觀九年三月十八日曇藏於會昌寺圓寂,五月太上皇病逝,太子李承乾始監國(雷電交作)。貞觀十年皇後崩,終年三十六歲(豁然開朗),李恪作為前朝皇族、當世諸庶子長、宗室第一高手,深受國舅爺忌憚。帝欲仿漢高祖,蔭封諸子為藩王(天撼地動)。貞觀十一年帝欲蔭封有功為世襲刺史,國舅上表反對不成,以兒媳長樂公主諫帝,實封有功之事作罷,李恪改封吳王卻未能赴任。期間因對權力和自由的渴望與對親情的眷戀,隨著事態發展,李恪的心情不足為外人道也(如歌如泣)。同年,受領安州刺史都督安隨溫沔複五州諸軍事,乃收拾心情做回原來那個雙麵刺史,心境蛻變內功喜入化境(萬流歸宗)。*/

第四卷七星遺恨:安州任上不足一年,閻羅令之事被長孫無忌查出,帝聞無忌巧舌,又有多位重臣陳疏,無奈下免李恪職,削封三百戶。同年離任前,李恪每晚都裝作與王妃同寢,實則化身賞善罰惡使,盡力除盡安州毒瘤,不想府中遭逢刺客,王妃在睡夢中遇刺身亡,因都督府中有人認出刺客中武功最高者,所用武功是長孫家秘傳刀法統萬刀。李恪隻得將王妃於安州擇地安葬,孤身回返長安。*/(七式劍招:龍龜非龍、非黑非白、有法不依、六十進士、桃花依舊、拖泥帶水、有去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