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姑母如今鬆了口,那這李嬤嬤要是再不識趣,就真的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了。
姚萱這裏歇了一刻鍾,武氏身邊的大丫鬟就來請人了,姚萱不在想那些有的沒的,去了正房吃晚飯。
次日清晨,因為姚王妃囑咐過讓姚萱睡夠了再起,所以親王府雖然很早就派了人過來,但隻是候在待客廳,並沒有急著拜見。
等姚萱睡飽起床、打扮妥當,又陪父母一起用了早飯,領頭的仆婦才進了主院請安。
姚王妃雖已經給姚萱準備好了東西,但姚萱也不可能真什麼都不帶的就上門,隨身的幾套衣服,用慣了的物件,以她的角度給王府人等備的禮,林林總總的也裝了六箱子。
另有跟去伺候的人,一帆和二同兩個大丫鬟都帶著,四個二等的丫鬟裏帶了擅醫藥的四平,另外就是一個打雜跑腿兒的三等丫鬟七星。
姚侯爺昨借著是自己壽辰,送姐姐回王府而不入門還算有理由,今要是去送閨女也不登門拜見的話,那就真是有些失禮了,所以他借口有事外出,隻把王府接人的車隊送出了侯府,就依依不舍的跟女兒告了別,沒有再跟著了。
姚萱穿到的這個時空,可以跟她所熟知的世界都是曆史長河的一個分流,這裏是從初唐開始就不同了的,唐太宗更為英明睿智,朝廷機構組建的更加成熟完善,繼承人也很聖明,領土麵積最大的時候,比姚萱知道的那個唐朝大了近一倍,而且沒有武後沒有武周,唐朝足足承襲了十三代,才因子孫不肖而使得山河破碎,被宮家的大周朝替代。
而周朝雖然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抵禦住了外族入侵,使得神州大地沒有再現隋前五胡亂華的悲劇,沒被蠻夷禍亂太深,但統一華夏卻是力有不逮了,隻是占據了中原最多最好的城池土地,周圍還有大大的好幾個國家,而且邊關一直都沒有真正平靜過。
提起這些,是因為姚萱很慶幸,生在了諸國中最強大安穩的周朝,而且大周的風俗禮儀,跟她印象中的古代相差都不太大,這就避免了她在常識方麵的邏輯混亂。
比如親王府可以用宮女和內侍,府內前院重要的建築可以稱殿,還比如親王府的大門五間可開三,而她身為王妃的娘家輩兒,侯爵府的嫡出姐,馬車是從王府側門進的,家下人和馬車則是繞去了偏門……
身為後宅女眷輩兒,姚萱自然看不到王府前院那些莊嚴的殿堂,甚至連馬車的車簾都沒掀開,直到了二門換轎之後,一路迎她進來的姑母的陪嫁嬤嬤,才主動掀起轎簾,笑容親切的跟她介紹起沿途的景致。
轎子一路走了約有兩刻鍾,才到了姚王妃現在所住的院子。
因是繼妃,姚侯府在被賜婚後就表明了不住前王妃院子,已示對前王妃的敬重,現在的這處院子,是謹順親王的母親淑太妃親自吩咐改建的,比之前王妃的那處雖少些莊重大氣,但勝在景色秀麗宜人,麵積也要更大一些。
姚萱所乘的轎子進到院門前,通報的聲音就已經傳了進去,且另換了四個院內伺候的婆子抬轎,直到了正房門的台階前才停下。
姚萱扶著姚王妃身邊大丫鬟的手下了轎,就見門外候著的宮女仆婦都福身向她行禮問安,待她走過之後才躬身後退著散去。
對她這麼個孩子,這些仆婢的神色間都滿是恭順,不見一絲輕慢,由見大,她姑姑在這個王府裏地位還是挺穩的。
姚萱在侯府生活了五、六年,古代貴族家的規矩已算是很了解和習慣了,不過侯府人口簡單,她爹又沒有什麼侍妾通房的,一家三口和和美美,下人間也少了很多爭鬥,所有姚萱對那些深宮後院的認識,還大多來自前世的和影視。這會兒自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應對,以免丟了侯府和她姑姑的臉麵。
姚萱被丫鬟引著走過堂屋和西側外間,直接進了臨著北側主臥的西內間,透過珠簾可見,姚王妃正坐在窗前的榻邊上逗孩子,白嫩嫩的胖娃兒趴在軟軟的榻上,正扭動著像是想往姚王妃那爬,結果卻並沒動過什麼地方。
待候在門邊的丫鬟挑起珠簾後,姚萱走進去剛要行禮,就已經被姚王妃一疊聲的免禮製止了,姚萱便隻是微笑著福身喚了一聲姑母,就順著姚王妃的手偎進了她的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