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王維

詩中的太乙為終南山的別稱,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陝縣,曾有古人言“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可見占地之廣。漢初開國大將樊噲曾食邑於此,因而得名終南。從山腳起一路向上,沿途崗巒回繞。鬆柏森映,水田蔬圃連綿其間,宛然有江南景色;而愈接近上峰,道路便愈是艱險,樹茂林密,遮天蔽日,人煙也愈發稀少。

這一日,天色甚好,從終南山頂處密林中走下個木釵布衣的中年仆婦,隻見她約莫四十上下年紀,麵目粗陋身形幹瘦,卻腳力甚快,眨眼間便從橫枝錯節的林中鑽了出來,動作瀟灑輕快,顯然是懷有極高明的輕功在身。

她肩上背著個灰色布包,踏上小道便一路向下,半晌功夫便下了山來到山腳下的小鎮上。

這個小鎮位於終南山腳下的官道邊,位置較為特殊,過往行商和武林中人均在此落腳打尖,因此甚是繁榮。此時鎮上正是晌午時分,街上隻有三三兩兩的路人,偶爾有個懷抱刀劍的武人過路,眾人也並不驚奇。

那仆婦輕車熟路的來到鎮上,也不環顧挑選,徑直去了店鋪買了米油鹽等生活物什,然後又去脂粉店買了些水粉等,然後將小件用帶來的布包收攏好,便在眾人不甚驚異的目光中扛起米包布包走了出去,顯然是個熟客。

隻見那仆婦扛起那些物事直奔上山,竟是比下山時的速度更快,不多時便到了半山腰處。半山腰處有一寺名為普光,此時天色正值中午,和尚們都在用午飯,因此門口半掩甚是冷清。那仆婦淡淡的掃了山門一眼也不多留,隻是略微停下腳步抬頭看看天色,此時正烈日當空,她又疾步走了半裏,然後在路邊一個高聳入雲的鬆樹下放下手中包裹,從腰間摸出一個同色布袋,從布袋裏掏出一塊幹糧,靠在鬆樹上便吃了起來。

吃到一半時分,那仆婦忽然皺起眉頭,接著三口兩口吃掉剩下的幹糧,然後環顧四周,似乎在尋找什麼一般。接著她徑直朝著某一處走去,隻見她毫不遲疑的走進一處高約及膝的青草從中,出來時手裏便托著一個黃色布包,裏麵赫然是一個已經哭到嗓子嘶啞的嬰兒。

那仆婦抱著嬰兒走到樹下,仔細端詳了起來,隻見那嬰兒約莫月餘大小,此時被人抱著,也不再哭鬧,圓睜著雙眼看著眼前的陌生人,那仆婦見狀醜陋可怖的臉上竟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伸出右手輕輕地拍了拍嬰兒的小臉蛋兒,說道:“天可憐見,這麼個冰雪可愛的小女娃兒竟是如此命苦,小小年紀便被父母所棄。也罷,我就代姑娘做一回主帶你回去,也免得一條性命就這般喪於虎狼之口。”

話剛落音,那小嬰兒竟如同聽懂了仆婦所言一般,口中竟然依依呀呀的叫了起來,聽得那仆婦心中一酸,“好孩子,竟是個和我有緣的。走吧,婆婆帶你去見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