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當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點,卻不加防範,而吃虧的時候,除了怨那個人,也應該檢討自己。
有一天我到某地辦事,下飛機之後搭計程車。
由於是初次到那個城市,就跟司機打聽當地的情形。他除了為我介紹,還發表了不少對時局的看法,兩人談得很投機。
到達目的地,表上是18元。
“給10元就行了!”他居然手一揮,豪爽地說。
“那怎麼成?”我遞過去20元,說:“不用找了!”就跳下車。聽到他在背後連聲喊著謝謝、謝謝,覺得好溫馨。
辦完事,我又叫車回機場。駕駛先生看來很嚴峻,我也就沒跟他多說話。
機場到了,計程表上的數字是12元。我真是哭笑不得,發現和前一位司機雖然談得投機,但在談的時候,他發現我是外來客,也就大繞遠路。加上我給他的小費,足足多要了我8元。
但是,再想想,他後來主動說“給10就好了”。如果我照辦,他不是反而虧了嗎?他為什麼降價?一定是談得投機,心裏過意不去了。
那司機是好人還是壞人?抑或是好人,也是壞人?
想來想去,我發現,其實世上許多人,都是這種不好不壞的人:當你不小心的時候,他們會占你的便宜;當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又可能對你付出。
我也發覺,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每個人似乎都成了旅客,當你有一點陌生、有一點外行,或不懂得工作倫理的時候,人們在指導你之前,可能先欺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