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無萼之花(1 / 1)

第六章百花驪都

(二)無萼之花

四月二十七日一早,張大山和倪士旦在包滿意客棧簡單吃了早飯,騎馬向西南奔去。漸近中午時,遙見一座曼圓形的小山突起兀立,山上繁花團簇,五色斑斕,在雨後晴空裏明豔清炫。三條筆直寬闊的大車路在山前彙集,路上行人、車馬不斷,肩挑輿載著各種花木扶疏。

倪士旦伸手指向座那山丘:“那裏就是百花驪都。”

奔到近前,隻見一條清亮的河水自山中流出,環山盤繞,河中的滿是隨波沉浮著五色雜陳的落英。靠近山口的河麵上架了一座白色的石拱橋,橋上擠滿了遊人,橋下有很多男女拿著長杆套網打撈河裏的落英。山下河灣開闊處,一座村莊掩在花影中,

兩人牽馬過橋,順著青石板小街向村莊走過。小街兩側花陰垂道,落英繽紛,清靜無塵。在流水潺潺、鳥鳴啾啾之中,不斷有長裙盛裝的仕女、輕衣簿衫的村姑、三五成群的少年、攜酒俱食的閑漢,以及牽驢乘騾的遠方遊人攀花而過。

青石板小街長而曲折,轉過幾排桅子花樹,眼前霍然開闊,無數人聚集在河灣裏一片青綠皋地上,仰頭呆呆地觀望著一株高大的花樹。那株花樹暗棕色的樹幹粗約五圍,樹上掛滿綠色的花朵,不斷變化形狀,流光溢彩。走近看時,張大山大吃了一驚。原來那株樹上並沒有花,也沒有一片樹葉,無數隻形狀各異的綠色蝴蝶圍著高壯的樹幹枝椏盤旋翔舞,團團緊簇幾乎沒有逢隙,不斷有折斷了翅膀的蝴蝶從樹上掉落下來,在樹下堆鋪滿厚厚一層。奇景可觀,圍觀的遊人不住發出驚歎聲,也有人跪在地上磕頭膜拜。

倪士旦一路走來指點山河事物說說講講,喋喋不休,這時卻沉默不語。張大山忍不問:“倪大哥,這株樹如此奇幻,是什麼來曆?”倪士旦搖頭擺手,示意禁聲。旁邊一位頭戴高帽、長眉長眼的中年人正依在一隻桃木高杖上仰頭看天,這時轉過頭看著張大山,自言自語般地呤詩:

“少年騎馬河洲間,不問因緣不羨仙。伏潮刹那芳華在,伏汐青春夢裏邊——”

張大山錯愕吃驚。中年人身邊又有一位手持五色陽傘的盛裝女子,側過頭接著吟唱:

“揮指彈來許多愁,披發欲去卻又休。未經巔外千山雪,哪知人間有素秋——”

那兩個人呤過詩後,笑吟吟地瀟灑轉身,攜著手向東邊橋上走去。張大山不知道他們是何許人,為什麼所吟詩句裏有伏潮、伏汐、素秋的名字,心裏七上八下地呆立片刻,舉走想要追上去問,倪士旦一把拉住他的衣襟,快步走向西邊小村。

一直出了河灣地,倪士旦才開口說話:“兄弟,三生樹下可不能隨便說話,那裏有很多神仙,也有半仙半鬼的人來這裏勾魂兒的,遇上這種大爺,兩句話就能把你魂兒勾走,你跟他去了就再也回不來啦——”

張大山驚疑不定,回望河灣裏紛紜變幻的綠蝶,如同夢遊般地,心裏生出不盡遊離之感。

倪士旦說:“這株樹來頭可大了,是綠陌仙在三百年前親手裁下的,天下僅此一株。樹上的綠蝶也是絕世神種,別的地方是絕對沒有的。那些綠蛾隻這株樹裏麵產卵、長蠶、做繭、化蛾,循環往複,生生不息,因此叫作三生樹。唉,世上人不遠千裏萬裏到這裏看景兒,有的人看著看著就癡了、傻了,有的人就突然無影無蹤了。你看那些河灣裏的人,一半都是來找親人的,找著找著自己也找不著家了。我們本地人知道厲害,離得遠遠兒的,從來不敢在樹下說話——唉,早些年,三生樹上的綠蛾還要更大、更多一些,幾乎看不到樹枝,近幾年越來越少嘍——”

兩人沿街向小村走去,倪士旦邊走邊說:“—噢——對了,三生樹下原來還有一口泉眼,每年四五月間都有長著大尾巴的青鳥兒飛來喝泉水,那眼泉水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幹涸了,好多年也不見青鳥兒飛來了——唉,我和你說啊,在我十來歲的時候,膽子大,有一次自己跑到三生樹下去喝泉眼裏的水。你說怎麼著,我剛爬下,就看見泉眼裏麵站起來一隻黑乎乎、紅恍恍、光溜溜地大馬,那東西像馬也不像馬,渾身沒長一根兒毛兒,兩隻眼睛有鵝蛋那麼大,忽忽往外閃著紅光,當時就把哥哥我嚇尿了。我跑回家,和誰說誰也不信。他媽地,那個東西就在裏站著,絕不是哥哥眼花。後來我告訴了金和尚,金和尚親自帶我來找,泉眼裏什麼也沒有。他對我說了一大堆的話,什麼花啊萼、因啊果的,我隻記住兩句——因有緣,緣有果;未果之緣,如無萼之花,皆為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