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智慧寓言(1)(1 / 3)

什麼是智慧?

佛教認為智慧是超越世俗虛幻的認識,是一種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論》中如此說道:“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窮盡到邊。”《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也說:“神通能動於十方,智慧廣弘於沙界。”可見智慧是多麼偉大,它助成了人們的事業,卻從無具體形態表露出來。

但是,現實的智慧不是這樣虛幻的。《博弈聖經》中將智慧定義為文化進程中獨創的執行力。由此可見,智慧不是虛幻的,它是現實存在的,可以了解,可以把握。任何時代都有智慧,但智慧不能形成曆史,也無時空印跡,它是一塊塊碎片,附屬於個體生物之上。智慧不能永久保存,再多的智慧也無法用具體的文字表達出來,隻能憑心領悟。

《墨子·尚賢中》說:“若此之使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已。”魏晉時代的嵇康在《大師箴》中寫道:“下逮德衰,大道沉淪,智惠(慧)日用,漸私其親。”智慧是可以應用於生活中的一切,齊家治國平天下,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甚至推動社會發展,鑄就曆史。

智慧是人們生活實際的基礎。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如果現代人沒有智慧,就無法在這樣變化多端的社會中生存;如果智慧不夠多,那人生可能會不盡如人意,甚至很悲慘。不管是為了家國天下,還是為了自我的美好生活,人們都應擁有智慧。

現實中的智慧主要包含智力體係、知識體係、方法與技能體係、非智力體係、觀念與思想體係、審美與評價體係等,是多個子係統構成的複雜係統。此外還有情感智慧與理性智慧、直觀智慧與思維智慧、顯意識智慧與潛意識智慧、道德智慧與美感智慧、遺傳智慧與獲得智慧、生理機能智慧與心理機能智慧等等眾多要素。這些或是先天賦予,或是後天補充,都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智慧。

驢子和百靈鳥

——不要不懂裝懂

一天,驢子在大森林裏偶遇百靈鳥。驢子微笑著說:“久仰百靈鳥小姐大名,大家一提起你就想起你美妙的歌喉,你的聲音美妙動聽,讓人心曠神怡,飄飄欲仙。我十分想了解你的歌喉是否像大家形容地那樣美妙。”

百靈鳥謙遜地回答道:“你這麼盛情邀請我,我怎麼能拒絕呢?我願意為你唱一曲。”百靈鳥話畢,便開始唱起來。森林裏所有的動物都被百靈鳥美妙的歌聲吸引了,就連一天到晚叫不停的青蛙也側耳傾聽。

百靈鳥唱完一曲。驢子擺出一副音樂家的姿態說道:“確實不錯,值得欣賞,但是每當我聽到公雞在黎明打鳴時,你知道我的心裏是多麼溫暖嗎?如果你能謙虛地向公雞學習學習,我相信你的唱功會更勝一籌。”聽到這樣的評價,百靈鳥默不作聲地飛走了,與驢子在一起的其他動物哄然笑起來。驢子不明所以,憤怒地說:“有什麼好笑的?難道我說錯了嗎?”

寓言者說

不懂裝懂是一個人無知、虛偽的外在表現。有些事情既然發生了,就很難改變。但以後呢?是選擇愚蠢地不懂裝懂,還是讓自己擁有真才實學?其實最好的解決途徑就是學習。不要有畏懼心理,世界上沒有誰一生下來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曉古通今,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探索、學習、思考中逐漸充實自己的。隻有虛心向他人學習、不恥下問的人,才能活出真實精彩的人生。

飛鳥和魚

——別光羨慕別人

飛鳥說:“魚啊,我真的很羨慕你!你可以在水裏麵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可以看到水中最美麗的風景,可以和其他七彩的熱帶魚做朋友,還可以穿梭在彩色的珊瑚之間。我好羨慕你,我真希望我也是一條魚!”

魚說:“飛鳥啊,我才羨慕你呢!你可以翱翔於蔚藍的高空,可以眺望到最遠方的山穀,可以發出清脆嘹亮的歌聲,還可以伴著落日的餘暉滑翔。我好羨慕你,我多希望自己能成為一隻飛鳥啊!”

於是飛鳥決定教魚怎麼飛翔,而魚則教飛鳥如何遊泳。

飛鳥勤奮地學著遊泳。它的羽毛因為被水打濕而變得沉重,根本無法在水裏浮起。翅膀不小心拍到了硬硬的珊瑚礁,而折斷了一邊,疼得它哇哇大叫。在水裏一叫,它的喉嚨就灌進了很多水,嗆得它不停地咳嗽,眼淚嘩嘩地往下掉。

魚也努力地學著飛翔。它被帶到樹梢上,炙熱的太陽烤得它的鱗片都要幹裂了,渾身痛得不行。它想要呼吸,但幹燥的空氣就像刀片一樣割著它的鰓邊,根本呼吸不到空氣。它試圖從樹上往下跳,希望可以飛起,但是卻重重地摔到了地麵上,差點連命也丟掉。

飛鳥與魚都受傷了,它們看著彼此,忽然笑了。

飛鳥說:“我再也不想當魚了,天空才是我的世界。”

魚說:“我隻適合做一條魚,大海才是我的天堂。”

從此以後,飛鳥與魚再也沒有相互羨慕了。

寓言者說

每個人都有被他人羨慕的地方,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遺憾和幸福,所以,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就夠了,沒有必要一味羨慕別人。

評選勞動模範

——不要貶低他人,抬高自己

“動物王國”正在舉辦評選勞動模範的活動。鳳凰找麻雀征求意見,說:“你這裏住著不少同伴,能不能從中選出一個來?”

麻雀說:“難啊!難啊!”

鳳凰用試探的語氣問:“燕子怎麼樣?”

麻雀取出一個用樹葉訂成的本子,翻到一頁說:“你瞧,5月1日,它把一根羽毛扔到房東的客廳裏;3日,它將兩根稻草叨到主人的院子裏;6日,它又將一團泥落在房東的門檻上……它呀,不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