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幸福寓言(2)(1 / 3)

隱士的琴聲戛然而止:“讓我快樂的原因非常多。首先,天地之間,人最為尊貴聰慧,而我生而為人,難道不覺得幸運嗎?再者,社會之中,男性又比女性尊貴,而我身為男子,豈不更應該高興?還有,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死於非命或者疾病纏身,而我如今已經九十多歲並且身體健康,相比之下多麼幸運。就你所說的貧窮和衰老,我並不認為是什麼問題。人總有貧窮的時候,貧窮實在是太常見了;而死亡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難道會有人長生不死?既然貧窮和死亡如此平常普遍,我又何必為之擔心呢?”

孔子感慨道:“雖然我並不完全同意你的想法,但是你這種善於寬解的心態非常可貴。”

寓言者說

人到無奈之時,就是要善於自寬自解,不要使自己沉浸於煩惱和痛苦之中。故事中隱士所說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但正如孔子所說,這種善於寬解的心態非常可貴。

農夫的故事

——能改變我們命運的東西無處不在

從前,有個非常快樂的農夫,他有一塊能為他賺很多錢的土地,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每年他都能從種植作物的收成中存下一筆錢,他什麼都不缺,生活得很快樂。

然而,有一天他的莊園裏來了一位神父,對他說:“如果你能找到一個有水從白色的沙子上麵流過的地方,你就會找到鑽石,你的女兒會比任何一位公主都富有,你的兒子會比任何一位王子都富有,你也會得到你想要的財富。”

那一夜農夫輾轉反側難以成眠……這麼久以來是第一次這樣不安。

當天空蒙蒙亮的時候,他終於下定了決心——賣掉農場,離開家園,去尋找“有水從白色的沙子上麵流過”的美麗地方。他把家人托付給一位鄰居,拿著錢,走遍天涯海角,去尋找鑽石。最後,當他口袋裏隻剩下幾分錢的時候,他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厭倦了,最終他自殺了。

不久後,神父來到了他的農場,他走進房子,抬頭看了看壁爐台,問道:“農場原來的主人回來了嗎?”

農場的新主人回答:“沒有,他還沒回來。”

神父說:“他肯定回來了,不然壁爐台上怎麼都是寶石呢?”

“啊,不!”農場的新主人說,“不可能,這些石頭是我在後院撿回來的。”

神父向這位農場的新主人保證說:“是的,那些都是鑽石。”

非洲的金伯利金剛石礦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寓言者說

我們滿世界去找鑽石,而鑽石,恰恰就在我們自己的後院裏。

我們一生都在尋找那種可以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東西,但是大多數人一生都沒有找到。然而,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認識,並合理利用它。

因為,能改變我們命運的東西無處不在。

楚王與莊幸

——不要損害別人

楚王問莊辛:“君子有什麼樣的修養?”

莊辛回答:“家裏的房屋不需圍牆,也沒有人損害他;走在路上,身邊不用帶侍衛,也不會有人傷害他。這就是君子的修養。”

楚王又問:“君子的富有又是怎樣的?”

莊辛回答:“君子的富有是,借給別人東西卻不需要別人感恩,也不向人家索取;送東西給別人吃,不使喚別人,不差遣別人。親戚愛戴他,眾人喜歡他,賢能的人追隨他,都希望他長壽快樂,沒有疾病和災難。這就是君子的富有。”

楚王說:“說得好呀!”

寓言者說

沒有人會傷害一個對自己有益無害的人,反之,沒有人不想傷害一個對自己有害無益的人。所以說,福與禍常常都是自己招來的。要做個平安快樂的人,就要做對別人有好處的事,不要損害別人。

賣魚人與顧客

——愛是相互的

一位先生偶然去菜場買魚,在討價還價的時候,賣魚人對他說:“你夫人總是在我這兒買魚,她從來不問價。她是我的老客戶,我一直都給她最新鮮的魚,最便宜的價!”

這位先生很驚愕:“你怎麼知道我的夫人是誰,你這不是瞎掰嗎?”

賣魚人說:“她每次付錢,打開錢包,我就會看到你的照片,看過很多次了,我認識你!”

先生開心地拎著魚回到家裏,很少下廚的他,心裏美滋滋的。他認認真真地煲了一鍋湯,他的夫人說:“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這鮮美的魚湯。”

喝過湯後,先生要看老婆的錢夾,原來錢夾裏夾著的不過是他們初識的時候,他送給她的一張一寸免冠照片。

後來,先生從相冊裏找了一張夫人的照片,放進了自己的錢夾。

很多人喜歡在錢夾裏放照片,照片上的那個人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年輕時,錢夾裏是戀人的照片,再後來是愛人的,最後就是孩子的照片了。

寓言者說

任何一個小小的愛的表達,都會得到實實在在的回報。同樣,企業的任何善行都會得到消費者和員工的回報。

孔子與守廟人

——學會接受他人

孔子在周廟玩賞,發現廟裏有一個奇器,就請教守廟的人。

守廟人回答:“大概是君王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

孔子說:“我聽說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裝滿了水就要傾倒,空著時就會傾斜,水量適當時才會立得端端正正。是這樣的嗎?”

守廟人回答:“是的。”

孔子讓子路取水來試,果然裝滿了就傾倒,水量適當就端正,空了就歪斜。孔子歎息道:“唉!哪有裝滿水就不倒的呢?”

子路說:“請問要保持端正有辦法嗎?”

孔子說:“保持端正的辦法,就是減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