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親情寓言(3)(1 / 3)

在一個風清日朗的日子裏,這對夫婦抱著孩子出發了。最初,一切看起來都平安無事,但午後兩點左右,山中突降大雪,氣溫驟降了二十幾度。夫婦倆馬上抱孩子躲進山洞裏,準備等雪停了再走。可是老天爺就像要處罰他們,直到傍晚雪還一直下著。

當兒子由於饑餓不停地哭泣時,妻子撩起衣服就準備給孩子喂奶,不料手卻被丈夫一把按住:“不行,你會凍死的!”是啊,在這種氣溫條件下,假如再耗費體力,妻子就會必死無疑。可是1個小時、2個小時過去了,雪依然下著!妻子像瘋了似的求著丈夫,她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兒子餓死。

在接下來的一夜中,為了保證孩子的體能,妻子連續不斷給兒子喂著奶。

次日早上,當救援隊趕到的時候,小兒子正在已經凍僵了的爸爸的懷裏平平安安地睡著,他們的旁邊,就是那位已經被凍死的、依然維持著喂奶姿勢的母親!

回去之後,丈夫堅持把妻子喂奶的姿勢雕成了石像,但願這份母愛可以一直地傳下去。

寓言者說

當與母愛相連時,一切東西都能變得神聖。即便是一個普通的姿勢,隻要傾注了生命的愛也能夠偉大並且永恒。

舉案齊眉

——夫妻間要互相尊重

東漢時有個叫梁鴻的小夥,為人耿直,又有學問,娶了一個叫孟光的女子為妻。婚後,兩人感情非常好,孟光賢惠勤快,裏裏外外安排得非常妥當,梁鴻心裏十分高興。

婚後不久,夫妻二人決定到霸陵山中生活,梁鴻耕田,孟光織布。再後來他們到了山東地界,最後,他們又去了江南地區,住在一個叫皋伯通的大戶人家的廚房裏。

這時,梁鴻天天外出給別人家磨米,他的妻子就在家裏織布,夫妻二人過著清貧的日子。每天做完工回家,孟光就把飯食準備好。她給丈夫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高高的,跟眉毛一樣平,然後夫妻倆才親親熱熱地吃飯。夫妻二人相敬相愛,直到壽終,給後人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傳說。

寓言者說

作家瓊瑤說:“妻子對丈夫失去了尊重,二人關係就不能維持。”其實,任何人際關係都是如此,一方對另一方失去了尊重,關係就難以持久。

虔誠的基督徒

——母愛是義無反顧的

有個基督教徒一生都在虔誠地信奉上帝,按照上帝的規則生活,他死了之後,進入了天堂。

可他從天堂向下看,回顧自己一生所走過的道路時,他很詫異地發現了一個現象:從兒時到年青再到老年,縱橫他一生,都有另一雙腳印相伴隨。但是,那雙腳印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有的,偶爾的,它會消失,讓路上隻剩下他一個人的腳印。值得注意的是,當隻剩下他一個人的腳印時,正好是他人生最低潮、最悲觀、最難熬的時候。

他怎麼都想不通這是怎麼回事,於是便回頭問上帝:“上帝,那個一直與我相伴的人到底是誰?”

“是我。”上帝微笑著回答說。

“天哪,不可能!”基督徒馬上否定道。

“為什麼不可能呢?”上帝反問。

“如果是您的話,您怎麼會在我最無助的時候遠離我呢?您說過,您會永遠與我同在。”基督徒疑惑不解地說道。

“我說的是真的,我的確一直在伴隨著你啊,孩子。”上帝有點奇怪了。

“可是你看,在我人生最暗淡的時候,隻有一組足跡。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那時候你離開了我嗎?”基督徒傷心地說道。

“哦,我親愛的孩子,你錯了,那時候雖然路上僅有一組足跡,是因為我在背著你走。”上帝回答道。

寓言者說

上帝存不存在誰都不知道,但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個人的愛卻確確實實不曾離開,並且當我們承受考驗與挫折時,她會義無反顧地將我們背起,這個人叫母親。

五位丈夫的回答

——要愛父母

五位丈夫被問到一個同樣的問題:假設你和母親、妻子、兒子坐在同一條船上,這時船翻了,大家都掉到水裏了,而你隻能救一個人,你救誰?

這問題很老套,卻真的不好回答,於是——

理智的丈夫說:“我選擇救兒子。因為他的年齡最小,未來人生的道路還很長,是最值得救的。”

現實的丈夫說:“我選擇救妻子,因為母親已經經曆過人生,至於兒子——有妻子在我們還會有新有孩子,還會是個完整的家。”

聰明的丈夫說:“我會選擇救離我最近的那個,因為離我最近的最有可能被救起。”

滑頭的丈夫說:“我會選擇救兒子的母親,至於是指我自己的母親還是兒子的母親,你們去猜好了。”

最後,隻剩下老實的丈夫沒有回答了,他確定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隻好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轉述給自己的兒子、妻子和母親,問他們自己應該怎麼辦。

兒子對這個問題根本不屑一顧:“我們這附近根本沒有河,怎麼會全家落水呢?不可能!”——孩子的年齡使他隻會樂觀地看待現在和將來的一切。

妻子則對丈夫的問題大為不滿:“虧你問得出口!你當然得把我們母子都救起來。我才不管什麼隻救一個人的鬼話呢!”——女人總是認為丈夫一定要有能力,必須承擔起家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