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地位顯貴時,曾經多次邀請他出來做官,而他都婉拒了。
後來江南地區被元軍占領,文天祥兵敗潮陽,被元軍俘獲但仍不屈不撓,元軍押解著他從廣東經過江西吉安。
張毅夫設法見到了文天祥,對他說:“丞相將被押送到北方,我一定要和你一起去。”文天祥被押送到了北京,張毅夫也跟隨著去了,並且就寄住在文天祥所囚牢獄的附近,每天給文天祥送去美味可口的飯菜,堅持做了三年。他還偷偷地做了一隻木櫃,在文天祥殉國受刑那天,用它來收藏其頭顱。
他又在俘虜中去探尋文天祥夫人歐陽氏的遺體,將其火化後,和那隻藏著文天祥頭顱的木櫃,都交給文天祥的親屬一並去埋葬。
寓言者說
文天祥為國捐軀,無愧平生;得友如張毅夫,更可含笑九泉了。
打開封閉的窗戶
——陽光和快樂的心情無處不在
四五歲的兄弟倆,由於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麵燦爛的陽光,就十分喜歡。
兩個就商量道:“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麵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簸箕,去陽台上掃陽光到臥室裏。
但是等他們將簸箕拿到房間時,裏麵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很黑暗。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發現他們異樣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說:“房間太暗了,我們想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著說:“隻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幹嗎去一下一下掃呢?”
寓言者說
陽光和快樂的心情無處不在,但若把自己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灰色心情自然也就不複存在了。
山火與鸚鵡
——要學會珍視友情
一隻鸚鵡飛落在一座它不曾到過的大山。這座山裏住滿飛禽走獸,它們都非常善良,對來自遠方的鸚鵡,非常尊重,照料有加。生活在這些飛禽走獸中間,鸚鵡雖然感到十分溫暖、幸福,但這裏畢竟不是它的家鄉。所以,不久後,它就與山裏的飛禽走獸道別,飛走了。
幾個月後,鸚鵡寄居的那座山,意外地發生了火災,升起的濃煙,被幾十裏外的鸚鵡發現了。它不假思索地鑽進河裏,浸濕羽毛,然後向那熊熊烈火奮力撲去。
天神皺起眉頭,迷惑不解地問鸚鵡:“你雖然有熄滅大火的雄心大誌,可是憑你如此弱小的身軀和力氣,一次隻沾幾點河水又如何能撲滅那綿延百裏的大火呢?”
鸚鵡回答說:“我雖然知道憑我這幾滴水撲滅不了大火,但這是我曾經寄居過的地方。這裏的飛禽走獸與我親如兄弟,我怎忍心見死不救啊!”
鸚鵡的話感動了天神,於是天神運用神力,將大火熄滅。
的確,渺小的鸚鵡所擁有的力量微不足道,即使累死,也難將大火熄滅。但是這隻鸚鵡並沒有因此放棄受難的朋友,它拚盡全力同烈火抗爭,以至最終感動天神。
寓言者說
友誼是真情的流露,患難的時刻才能檢驗他的真偽。珍視友情吧,他會感動上天。
一袋釘子
——寬容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一個男孩的脾氣非常暴躁,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要發脾氣的時候就將一根釘子釘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三十七根釘子,慢慢地,他每天釘下釘子的數量越來越少了,他也從中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顯然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得多。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因為缺少耐心而亂發脾氣,他將自己的改變描述給父親。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的脾氣時,就拔出一根釘子。
日子匆匆過去,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全部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兒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它們將永遠無法修補,你生氣時所說的話正像這些釘子一樣會留下疤痕。”
寓言者說
如果捅別人一刀,不管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刺傷的心靈之痛就像身體的傷痛一樣令人難以承受,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固執的堅持,而造成永久的傷害。寬容地對待他人,相信我們一定能得到意外收獲。
列子與南郭子
——友誼無言
列子在壺丘子林門下學習期間,與南郭子隔鄰而居,他們相鄰達十年之久,但彼此從不來往交談,在路上相遇也無任何表示,以至於所有的人都以為列子和南郭子結下仇怨。
一個從楚國來的人聽聞此事,便去問列子:“你和南郭子為什麼幾十年不說一句話?”
列子說:“南郭子的外表看上去很充實壯健,但他的心靈卻很空虛,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見,口舌也不會說,內心毫無牽掛,形體也不運動。和他交往,並不需要有所行動,因此我們就沒有什麼來往和交談,使你們誤認我們有仇怨。為了澄清事實,我決定帶你們與他相見。”
列子帶了四十一個門徒,來到南郭子的住處,望見南郭子悄無聲息地坐在那裏,好像泥塑木雕似的,別人見此模樣,都不敢上前與他交談。再關注列子,他也好像精神離開形體,呆若木雞地坐在那裏,人們也難以同他交流。
返回住處後,大家紛紛議論列子和南郭子的交往之道,讚歎南郭子的非凡舉動。列子說:“得到事物真正奧秘的人不必說話,知道普遍道理的人也不必說話,沉默也是一種語言,大智若愚也是一種智慧,南郭子和我就是這樣的人。你們不能理解,卻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