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孔明完全可以不用“事必躬親”。在蜀國的前中期,劉備的屬下可謂是人才雲集,隻不過是孔明未能合理地授權,才導致了自己積勞成疾、過早謝世的後果,確實很令人惋惜。就拿魏延來說,自率部投誠,數戰有功,劉備稱漢中王、遷都成都時,破格將其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魏延的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得到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劉備死後,孔明大舉北伐時,本該委權與在前線同曹操交戰多年,既有經驗,又有計謀的魏延,然而孔明總是對其存有戒心,非但不予授權,麵對魏延提出的出奇兵攻長安的戰略也不予采納,甚至先鋒也不讓其做。卻“違眾拔謖”,命誇誇其談、缺乏實戰經驗的馬謖當了先鋒。其實,孔明對馬謖也是沒有十足信心。於是,自己又迫不得已親督大軍在後,結果還是一出祁山,便因馬謖無能失街亭而敗北。
李嚴是劉備眼中僅次於孔明的人物。劉備臨終托孤,“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督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目的很清楚,就是讓諸葛亮在成都輔劉禪主政務,讓李嚴屯永安拒吳並主軍務。孔明秉政,本應充分發揮好李嚴等人的作用,然而他仍是“事無巨細”,惹得李嚴不高興,才使得兩人的矛盾日益加深。後來,孔明以第五次北伐為借口,削了李嚴的兵權,調其在漢中負責後勤工作。後因運糧事件,孔明抓住了李嚴的把柄,“乃廢嚴為民,徙梓潼郡”。廢了李嚴後,孔明監督運糧事宜,因而耗費了大量精力。
不善授權,“事必躬親”,終將累及自我。五丈原對峙,曠日持久,士兵中出現鬆懈,需要整頓軍紀,本應授權眾將管教部屬,然而孔明仍然親自處理,忙得是沒日沒夜。司馬懿聞後斷言:“亮將死矣。”真如他所言,不久,孔明就累死在陣前。
寓言者說
管理者事必躬親,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並不是最佳的選擇。如果管理者被海量的臨時事務所牽絆,不單對事業的發展有害,還會阻礙企業的進步。一個好的管理者要學會善於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知道如何運籌帷幄才可以。
管理能力的好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個管理者是否會授權。一些懂得授權的管理者,永遠可以“分身”有術,並不見“吃飯有人找,睡覺有人喊,走路有人攔”,事業還可以一片紅火。授權是一種領導的藝術,管理企業時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它。
老張開店
——要學會深入分析事物的“規律”
這是一條服裝的商業街,因為剛剛成立,有些鋪位還沒有租出去。老張和老李瞅好這個機會,各自租了一間做服裝。
老張租的是整條街最開頭的那一間,他想:價格都是一樣的,不如我搶個當頭間,截住顧客,生意肯定好。其實老李也有這樣的心思,但是由於老張把第一間占了,他隻好在進街1/3的地方租了一間。
選了個吉日,兩人都開張了。但是剛開業不久,老張就看到了一個怪現象:每天在自己店裏講進出出的顧客是老李的好幾倍,可是成交率卻總是不如老李。這是怎麼回事呢?老張真是頭疼極了。後來,他就詢問一位資深的營銷經理,營銷經理告訴他:”你選店的心理就不對,你是做服裝,不是做快餐。要知道對於想買衣服的顧客來說,他們往往不會在第一家店就成交,而是會貨比三家,以免多花冤枉錢。但是倘若這條街不是很長,多數顧客也不會選擇在中間店鋪購買,而選擇從兩頭開始1/3處的鋪位機會最大。當然,假如你經營的是特色品牌,情況也會相應產生變化……“
聽到這裏,老張已經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寓言者說
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如果隻憑“想”當然,肯定會吃大虧。深入分析其中的“所以然”,才可能把握住最有利的局勢。
獅子與農夫
——授權要有度
從前,有一頭獅子,它深深地愛上了一個農夫的女兒,於是,它請求農夫把女兒嫁給它。農夫既不忍心把女兒許配給野獸,但又不敢拒絕,他就想出了一個點子。
當獅子來催促的時候,農夫對它說:“我很願意把小女嫁給你,可她很害怕你的尖牙和利爪,若你可以去掉它們,我女兒就立刻與你成親。”
獅子聽後,馬上答應了。它回去拔掉自己的尖牙和利爪。
可是,這樣一來,獅子對農夫就沒有了一絲威脅。當獅子再來的時候,農夫就用木棒把它給趕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輕易地放棄自己擁有的資本,這是一種愚蠢的舉動。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懂得授權,但也要把握好授權的度,對於不能放棄的權力決不可以輕易地放棄。
我們的很多企業管理者時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管理時,他們可以授權,但他們卻掌握不好授權的度,當他們授予核心管理部門的員工過多的權力時,時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做銷售的,會把客戶和核心的銷售團隊帶走;做財務的,用職位之便,中飽私囊、攜款潛逃;做技術的,會攜企業的核心技術跳槽……
一係列事實告訴我們,在授權時,對於自己不該放棄的權力一定不要輕易地放棄,授權是有度的,對於不同的人要區別對待,不同授權。特別是對於那些能力特別強,但缺乏誠信的員工,管理者在授權時一定要把握好度。不然,一旦給予了他太多的權力,他就很可能會幹出背信棄義、違背企業利益的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