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琴弦的秘密(1 / 1)

揚琴上有許多琴弦,打擊不同的琴弦便能奏出變化多端的樂曲來,它的音調是怎樣變化的呢?讓我們做個紙盒六弦琴,研究一下琴弦的秘密。

揚琴找一個結實的小紙盒子,再找六根皮筋,把皮筋一根根地套在小紙盒上,讓它們相互間保持相等的距離。裁一張硬紙,折成一根長的三棱柱,放在六根皮筋下邊,把皮筋支起來。再做六個小三棱柱當“碼子”,依次卡到六根弦下,使六根弦長短不一。用手指彈一彈,你會聽到六根弦發出不同的音調。適當移動“碼子”,可以彈出幾個標準音,把“碼子”粘牢,就能彈出優美的樂曲了。如果盒子過大,也可以把橡皮筋剪斷,用圖釘或穿孔打結的辦法固定到紙盒的兩側。

仔細觀察一下你的六弦琴,你會看出,這六根弦振動部分的長短不同,而且緊張程度也很不同。音調高的,皮筋的振動部分又緊又短;音調低的,皮筋就比較長而且鬆。可見,皮筋振動的頻率和它的長度、鬆緊程度有關係。

琴弦長度和音調的關係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我國戰國時代就有“大弦小聲,小弦大聲”的記載。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專門對琴弦做了研究。他發現,琴弦的長度符合數學規律時,琴就能發出和諧美好的聲音。

畢達哥拉斯用的是三弦琴。他計算出,當三根弦的長度適合下列比例式時,琴聲最和諧:

1∶45∶23

也就是說,第一根弦的長度是1,第二根弦的長度是45,第三根弦的長度是23。

找一個紙盒(木盒、鐵盒也可以)、一枝鉛筆頭、一段小線、一點鬆香和一把尺子。在盒的一側開一個小孔,讓小線穿進去,在盒裏拴上鉛筆頭,用鬆香擦擦小線,讓它跟胡琴的弦那樣變澀。把盒子放好或請一位同學拿住它,你用一隻手拉緊小線,另一隻手拿著尺子在小線上摩擦。聽!你的胡琴發出了聲響。改變小線的長度和鬆緊狀況,胡琴的音調也就隨著發生了變化——可惜,它的聲音並不優美。

你能根據這把“紙盒胡琴”,說明用二胡演奏各種樂曲的原理嗎?

人類最早的樂器

人類最早的樂器不是琴,也不是笛子。用弦做琴,用管造笛都比較複雜。最簡單的樂器就是石頭。

找大大小小的幾塊石頭,用繩子把它們拴上,掛起來,用木棍分別敲一敲,每個石頭都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來。這就是遠古時代的石頭樂器。

在我國古代的樂器中,有一種特磬,是用石或玉雕成,用架子支起來,敲擊發聲,這是一種打擊樂器。商代已經出現了三個一組的編磬——三個磬分別發出三種音調,組合起來敲打能演奏樂曲。

找七隻玻璃杯,分別盛上不同量的水,由少到多地依次排列,用筷子敲打,使杯子依次發出1(多)2(來)3(咪)4(發)5(嗦)6(啦)7(西)的音調,然後用這套杯子奏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