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謙虛的資格(1 / 1)

謙虛有很多種,真正的謙虛,不是誰都有資格享有它的。

胸無大誌的人,即使極誠懇地說:“我這人沒什麼誌向。”這不叫謙虛,隻能叫坦率,這種坦率有時讓人覺得是在歎息;毫無才學的人,即使極認真地說:“我這人沒什麼本事。”這不叫謙虛,隻能叫實在,這種實在有時讓人覺得是在自責;主席台上,正式發言之前來一句:“我水平有限。”這不叫謙虛,隻能叫客套,這種客套給人感覺是一種身份的炫耀;辯論場上,笑應對手一句:“我的意見可能不太成熟。”這不叫謙虛,隻能叫挑戰,這種挑戰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宣示;機遇麵前猶豫不決、左右為難地囁嚅:“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不叫謙虛,隻能叫哀鳴,這種哀鳴除了顯示無能力以外,便是在患得患失間不知所措;困境之中難做決斷,跌倒後爬起亂了方寸:“看來我是真的頂不住了。”這不叫謙虛,隻能叫無奈,這種無奈表明了窮途末路的到來。

謙虛需要一種底氣來支撐。聰慧是智者的底氣——智者的聰慧在於能從聰慧中看到局限和缺欠,他的和氣中透出低調,和顏中多有雅量。善良是仁者的底氣——仁者的善良是能容下無端的傷害和淺陋的狂妄,他的謙卑融於忍耐之中,他的虛懷嵌入慈悲之間。博大是強者的底氣——強者的博大是能讓對手心悅誠服地擁戴和情不自禁地敬仰。

謙虛的人,因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為想得遠,所以不妄;因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為行得正,所以不懼。

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謙虛的人。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真正的智者、仁者、強者,才稱得上是謙虛的人。“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曆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不驕方能師人之長,而自成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