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主動溝通拉近距離(1)(1 / 3)

朋友從陌生人開始

一個叫大衛·吉薩的人擁有很多朋友,而且其中很多人竟是他在散步時或者外出購物時搭話認識的。

他的一個朋友問他為什麼會那麼自然地跟陌生人搭話,他說:“一開始,我對於跟陌生人說話也是心懷不安,但是每當我回憶起我和最好的朋友最初也是陌生人時,我的畏懼感就消失了。因為我想,在我開口與他們說話之前,他們都是陌生人,而我一旦跟他們說了話,他們就很可能成為我的朋友,甚至是知己。”

“那麼,你不怕別人誤解嗎?”

“一開始我確實也擔心被別人誤解,但是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如果你懷著一顆真誠而熱情的心,同時又有著對友誼的渴望,對方一般不會誤解你的動機。我遇見過不少表麵上自負且冷若冰霜的人,他們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拒人千裏,但跟他們搭話之後我發現,麻木不仁的隻是他們的外表,他們在內心深處同我一樣熱切地需要友情。所以,如果你也想交到更多的朋友,就不要讓畏懼成為規避的借口。”

畫龍點睛

友情的獲得,首先需要我們主動地去接觸別人,主動地與陌生人溝通。防人之心應該有,但不要讓提防成為阻礙友情發展的堤壩,因為朋友都是從陌生人開始的,沒有主動的溝通,就隻能保持陌生的界限。

校園的壞鄰居

在美國東部,有一所著名的學府,它的入學條件之一是需要平均90分以上的成績。它一門課的學費,相當於普通家庭整月的開銷,它的學生常穿著印有校名的T恤在街上“招搖”。

但是,令人不安的是,這個學校緊鄰一個治安極壞的貧民區,學校的玻璃經常被頑童打碎,學生的車子總是遭失竊,學生在晚上被搶已不是新聞,有的女學生甚至遭人強暴。

“我們這麼偉大的學校,怎能有如此糟糕的鄰居!”董事會議一致通過:把那些差勁的鄰居趕走。方法很簡單——以學校雄厚的財力把貧民區的土地和房屋全部買下,改為學校校園。

於是,校園變大了,但是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得更嚴重了。那些貧民雖然搬走了,卻隻是向外移,隔著青青的草地,學校又與新貧民區相鄰,加上校園變大,更是難於管理,治安狀況也變得更糟了。

董事會沒了主意,請來當地的警官共謀對策。

“當你們與鄰居相處不來時,最好的方法不是把他們趕走,更不是將自己封閉,而是應該試著去了解、溝通,進而影響、教育他們。”警官說。

校董事們相顧半晌,啞然失笑,他們發現,身為世界著名學府董事的他們竟然忘記了教育的功能。

於是,他們設立了平民補習班,送研究生去貧民區調查探訪,捐贈教育器材給鄰近的中小學,並輔導就業,還開辟了部分校園為運動場,供青少年們使用。

沒過幾年,這所學校的治安狀況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而那鄰近的貧民區生活,更是眼看著步入了小康水平。

畫龍點睛

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的解決都要依賴於了解和溝通,隻有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排斥了解和溝通,隻能讓事情變得更糟。想與你的差勁鄰居和平相處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了解他、幫助他、影響他。

鹽罐打破的沉默

一個多小時後,我才發現錯過了高速公路出口。天色漸晚,我隻好從最近的出口下了高速,住進路邊一個家庭旅館,準備第二天天亮後再繞回布朗鎮。

坐在晚餐桌前,我心事重重地撥弄著盤子裏的青豆。

這是一家老式旅館,窄小的餐廳裏隻有一張長條餐桌,所有就餐的客人都坐在一起。早已習慣擁有私人空間的我,現在要和一群陌生人同桌吃飯,突然覺得不知所措。環視周圍,別人也和我一樣不自在,不是盯著自己的杯盤,就是裝作看過期的報紙,怕稍一斜視,便有窺探他人隱私之嫌。我們小心謹慎,不敢冒犯別人。我的晚餐就要在這麼沉悶的氛圍中度過嗎?

我拿起放在麵前的鹽罐——桌上唯一的鹽罐,遞給右邊的女士,“我覺得青豆有些淡,您或者您右邊的客人需要鹽嗎?”我微笑著說。她愣了一下,但馬上露出笑容,向我輕聲致謝。

給自己的青豆加完鹽後,她便把鹽罐遞給了下一位客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胡椒罐和糖罐也加入了公關的行列,餐廳裏的氣氛漸漸活躍起來。飯還沒吃完,全桌人已經像朋友一樣談笑風生了。我們中間的冰層被一隻鹽罐輕而易舉地打破了。

第二天離開的時候,我們熱情地互相道別。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地說:“其實昨天的青豆一點也不淡!”我們都會心地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