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季節,當是一年中最熱情的時節,家家戶戶未出閣的姑娘均是戴了簪花,穿了羅裙,邀了兩三閨中友人相約著出門賞花,賞景,賞郎君。
大雍的前朝治國向來重文輕武,重農輕商。雖說到了大雍,開國皇帝是以戰成名,後來又大大提高了武將與商人的地位,但君子不器,下學上達,文生還是在整個大雍朝占據著足分量的比重。
都說君子多風流,盛夏賞花的可不單是俏麗明豔的女子。姑娘們在花會既然鬥豔,君郎們自然也要以詩會鬥文,一時間樓閣街巷,無不充斥著一股子濃濃的酸腐味道。
說白了,姑娘們特意選在這個時節出門相看各家郎君,各家郎君自然也要將自己最風光的一麵展現給姑娘們。
若是恰有相看的好的,兩家之人便可以互遞名牌,多加來往,再往後……便是姻緣天作了。
而之所以大雍朝對男女之間的往來放的如此“開”,追其原由,還是因著大雍朝的第二任皇帝乃是一位女帝。
說到這位女帝,便又要追溯到開國皇帝身上了。
當初,大雍朝的開國皇帝膝下無子,輪到第二任皇帝登基機的時候,竟是無人可登大寶。開國皇帝彌留之際,宮中上下卻隻留一位尚未及笄嫡女,其餘公主不是遠嫁的遠嫁,便是和親的和親。
然而,就是在這種尷尬處境下,開國皇帝撐了一口氣,硬是在聖旨上大筆一揮,親封了幼女為自己的接班人。而那尚未及笄的嫡公主竟也是在一幹忠心不二的肱骨大臣的保駕護航下,生生大刀闊斧的登上皇位,繼而往後大雍的五十幾年間,也成就出了那麼一位千古女帝,史稱孝靜帝。
其實這段曆史,一直是令大雍朝人嘖嘖稱奇的傳奇秘史,而正是因為孝靜帝這打破常規的出現,致使大雍朝不比前朝,滿天下的女子在其即位之後,地位要比之前高出不少。
而到了這年頭,有點臉麵的人家的女子都是有資格入學的。不過,就算如此,現在在朝中任職的女官還是少之甚少。
畢竟,也不是每個女子都有孝靜帝那般遠大的誌向與野心。
而葉笙歌此人,更算得上是京城貴女中最沒有誌向的典範了。
她生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當時恰逢皇帝大婚,滿城的笙歌曼舞,好不熱鬧。當時葉朝道還隻是官場中數得上名號的官場新秀,皇帝大婚當日,他隻是站在百官之後遠遠的瞧了一眼,跟著行全了禮,便推了晚宴,回到自己府上。
說來也巧,葉朝道剛進門的時辰,葉笙歌就迫不及待的從她母親肚子裏蹦了出來,而這時也恰有一對遊行樂隊經過葉府,吹的正是一曲由前朝詩詞改編來的《南歌子》。
歌裏透著喜慶,葉朝道也高興,於是笙歌一名也就定了下來。
可惜的是笙歌曼舞,本就透著散漫,不知怎的,往後倒也真是應和了得了這名字的人。
葉笙歌性子慢,鎮日都隻是在內宅吃了睡睡了吃,兩歲時還口不能言,隻會些簡單的咿呀,比起長姐從小的伶俐聰穎,庶姐的懂事溫婉,葉笙歌雖說老實好養活,但卻怎麼看怎麼像那地裏的番薯,怎麼撥弄也拔不出個頭。
不過,先不論葉笙歌怎樣,葉朝道倒是很看重幼女。他與夫人耿氏目前雖無嫡子,但卻有個樣樣頂好的長女,雖然庶女的出現是個意外,但這絲毫不能影響葉朝道與自家夫人的情感,都說少年夫妻老白頭,葉朝道看著耿氏整日為了小女兒愁眉歎氣,便忍不住出言安慰:“咱們家小笙歌雖然性子慢些,但怎麼看都不是笨拙之人,夫人放心,這孩子既然能在聖上大婚之日降生,那運到自然是旁人比不得的!”
這話倒是勸慰住了耿氏,也就不再整天為了逗弄小女兒開口操心了,隻是時時放在身邊照看的仔細。
好在葉笙歌隻是性子慢了幾拍,還來得及補救。不過,等她開口說話的時候,葉府上同齡仆役的小孩兒都會追著在院裏跑了……
葉家算得上朝中強勢崛起的一匹黑馬。
葉朝道的官道因著有恩師提攜,皇帝看中,當然最重要的是因著自己的辦事能力高,所以走的很是順遂,不出幾年便從六品的翰林院侍讀一直做到了正三品戶部左侍郎。
隨著葉朝道的步步高升,葉朝道也為自家女兒婚事犯起了愁,大女兒芳齡十六,正是嫁人的年紀。奈何他家大姑娘書讀得多,心氣高,精明的很,一般人家上門求親的愣是看不上一個。
可再等到大姑娘自己千挑萬選,最後才相中的時候,葉朝道倒是愣住了。
萬沒想到他家大姑娘看上的竟是當朝皇二子,由朝中貴妃所出,如今年歲算來也不過十八歲出頭,側妃雖已有二人,卻還未曾迎娶正妻。說來,那皇二子樣貌是頂好,文治武功聽說也是不俗。
說實話,葉朝道是不願大姑娘嫁過去的,不說皇家陰私多,單說他葉家家世好了,也不是攀不上,正相反,他葉朝道官道就是走到頭,最次也能混個尚書的位子,莫說隻是個未受封的皇子,就是當朝太子,他家女兒也是嫁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