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構建了一個富有前瞻性,既疏離又與現實生活具有共通性,並且讓讀者易於接受的未來世界。
林翰當初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隻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時間的滄桑感,人就好比時間中的啥子,扔到曆史的河流裏麵,連水花都沒有一個!
《海伯利安》的敘事有一種史詩般的感覺,將渺的人物故事放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兩者結合的自然無痕,看似獨立的故事,全部都環環相扣。在每個故事的敘事中,鮮明的體現那個故事自身和故事中人物的特點,將獨立故事的氛圍渲染到極致,然後又切換到朝聖途中不同環境和其餘朝聖者的故事裏,有一種強烈的異域感。
林翰當初為了《海伯利安》的這個翻譯名,還曾經在豆瓣上麵戰鬥過讀客圖書,因為他們非常雷人的給加了個“當人類決戰機器人”的前綴,硬生生將科幻史詩變成了搞笑的書,試想一下普通讀者看到《當人類決戰機器人1:海伯利安》這樣的圖書時,會有想要購買的欲望嗎?
後來在科幻迷的強烈抗議下,讀客圖書做出了妥協,不光終止了《當人類決戰機器人:海伯利安》係列圖書的出版計劃,還用了兩年時間來對它進行重新定位包裝,將前麵這個前綴給刪除掉。
如果連正經的科幻迷都不喜歡,那出版了還能賣給誰呢?
……
一想到這部不為人所知的科幻經典就要在自己手裏綻放出驚人的魅力來,林翰變得很是激動,這部隻是在科幻愛好者的圈子裏麵被奉為神話,除開這以外的讀者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本書。
用明珠蒙塵來形容大概是最恰當不過的,《海伯利安》在國內的讀者真的是太少太少了,明明是跟《三體》同一個級別的,可讀者連《三體》的萬分之
一都沒有!
現在林翰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在他的輻射下,這本會在不同於地球的新世界裏麵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慢慢將複雜激動的心情收斂起來,林翰開始回憶具體內容來,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需要修改的地方。
神作之所以是神作,就是因為它在有限的篇幅裏麵描寫了讓人記憶猶新的內容,一次朝聖,七個不同背景的人彙聚在一起,六個讓人深思的故事,從言語的交談之中帶出大之誤後人類千百年的太空歌劇史,從人類被迫大流亡到如今霸主時代的繁榮昌盛,人工智能的欣欣向榮,遠距離傳輸門讓特提斯河流經千萬個星係,霍金驅動器、閃回技術、鮑爾森理療。
另外還有就是驅逐者(一部分星際流浪的人類)與霸主對立,基督教的衰弱,人們對遠距離傳輸器的依賴,或者對人工智能操縱下環網的依賴,以及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內核對海伯利安莫名其妙的重視!
這些都是需要思考到的點子,缺少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行。更何況這本書對林翰來也是挑戰,畢竟他寫過各個類型的科幻,但是像這樣充滿朦朧詩意的科幻還沒有嚐試過。
此前的中文翻譯版本其實都或多或少遺漏了詩意方麵,《海伯利安》可是被譽為科幻長詩,它的出現對科幻的意義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一部純粹從詩性出誕生的科幻,非常成功的將科幻性與詩性融合在一起!
別看林翰會背幾現代詩,可讓他真正來寫詩卻非常難,寫詩跟寫文是不相同的兩種類型,林翰不光要把這部作品的故事講好,還得將這個詩文結合的形式繼承下來。
這才是難點,這才是足以震撼文壇的地方!
此前諸多科幻大師之作,最精彩動人的地方,往往在於科幻鏡頭的哲思;而海伯利安詩篇幾乎是一氣嗬成、浩浩蕩蕩穿越時空,對人類、對曆史的縱覽全局顯得細致入微。
裏麵到處可見的引文、地名、角色都能體現這一點,原著作者選擇用濟慈未完成的詩歌《海伯利安》來致敬,清晰的表明了他續寫神話性詩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