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有生命的,而且小說的生命不是掌握在作家的手裏,因為當小說一旦誕生,它已經屬於讀者了——讀者是衡量小說生命長短的一把尺子。
《基督山伯爵》已經活在無數讀者的心裏將近二百年了。這可能是作家大仲馬絕沒有想到的事。這部小說最初是在報紙上連載的,小說剛一連載就立刻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不久被譯成多國文字,風靡全球。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馬最成功的一部小說,它也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小說,一百多萬字的篇幅,卻絲毫不給人累贅之感。那縝密的推理,那扣人心弦的懸疑色彩,那生動的故事,曲折的情節,完整的結構,眾多的伏筆,充分體現了作家編織故事的傑出才能。大仲馬原先是戲劇家,因而在他的《基督山伯爵》裏自然帶有戲劇的色彩,那些舞台式的大量對話或大段獨白,構成小說的主體,不但及時交代事情,而且推動情節的發展。所有這些,產生的藝術效果是:隻要讀者一捧起它,就欲罷不能。
同所有經典小說一樣,《基督山伯爵》成功地塑造了令人難以忘記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唐泰斯原先是正直單純的水手,由於遭到別人的陷害,在眼看與心愛的人結婚那一天,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一下子被關進了黑牢。在暗無天日的黑牢裏,唐泰斯萬念俱灰,絕望的他想到了死亡,想用死亡來結束這一切。然而唐泰斯最終戰勝了自己的懦弱,他知道“躊躇令強者止步不前,障礙令弱者不敢動彈”,“人總得有所冒險才行”,他及時抓住了機會,在恩人的幫助下,獲得了新生。十四年的牢獄之災結束了,唐泰斯變成基督山伯爵開始了他的複仇。
唐泰斯的三個仇人是“惡”的化身:一人粗魯愚蠢,具有流氓習氣;一人老奸巨滑,害人不露聲色;一人毒辣有餘,陰險略顯不足。這樣三個人烘托出唐泰斯為人正直、愛憎分明、感恩圖報、疾惡如仇的品質。
唐泰斯的複仇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是一個血性男人捍衛自己生命的的尊嚴,因而這是有力量的複仇,也是有風度的複仇,沒有歇斯底裏,沒有刀光劍影,沒有血雨腥風。三個仇人分別落得了自殺、發瘋、破產的下場。他們的結局是基督山報複的結果,但也是他們作惡多端的必然結果。多行不義必自斃!
需要提醒讀者朋友的是,在法律製度日益完善的今天,法律是保護我們強有力的武器。
我們有理由相信,《基督山伯爵》仍將繼續活在讀者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