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詩百家全集》編者前言(1 / 1)

這部《唐詩百家全集》,是以李白杜甫為首的唐朝一百位傑出詩人全集的彙編,一人一集,共一百集。一百人隻占《全唐詩》作者的百分之三,詩卻占了《全唐詩》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囊括了唐詩絕大部分佳作名篇,也可以說是整個唐詩的主體。讀唐詩者,擁有此編,無須他求矣。

全集均據善本別集,無別集者據《全唐詩》,補遺輯佚,力求其全。分冊略按詩人生活時代、創作流派、師友關係,但並不序齒,也不拘泥傳統分期。如盛唐詩人,除李杜單獨成冊外,即以王孟和高岑為首分為二冊,並把以邊塞詩負盛名的中唐詩人李益編入高岑一冊作為殿軍。其他各冊,大率類此。

傳世唐詩結集,編法頗不一致,《全唐詩》亦不例外。本書各集一律分體重編,體例統一,檢閱較易,版式整齊;次序則先近體後古體(同一體裁的詩仍依原集次序),改變了“先古後近”的陳規。編者以為,近體詩是唐詩別開的生麵,是唐詩邁越前古的特色所在,而且易於記誦,適於歌吟,也更易為現代人接受——這部百家全集本來就是為了不滿足於古人選本、不甘心亦步亦趨古人的現代讀者而編的。

現代人生活得不容易,希望從詩中得到一點寬鬆,故讀詩應是樂事而非苦事。《百家全集》印成袖珍本,則行走可攜,坐臥可讀。必須正襟危坐著讀的高文典冊已經夠多了,何必要李太白、孟浩然們也高冠硬領呢,當然更不必往巾箱中塞《辭源》《辭海》,硬請他們兼任語文教師吧。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說明]清朝曾有人編過一部《唐詩百名家全集》,隻收中晚唐詩人的集子,且詩作數量最多的大家均不收,與本書之範圍、體例、規模均不相同。

《唐詩百家全集》,海南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