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念樓學短·逝者如斯》序(1 / 1)

學其短,是學把文章寫得短。寫得短當然不等於寫得好。但即使寫不好,也寧可短一些,彼此省力省時,功德無量。

漢字最難寫。尤其是刀刻甲骨,漆書竹簡,不可能像今天坐在沙發上口授,一杯茶工夫就是大半版。故古文多簡約,少廢話。這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筆遺產,不該輕易丟掉。

我積年抄得短文數百篇,短的標準是不超過一百個漢字。今應報刊之約,選出若幹,略加詮釋,以饗讀者。借用鄭板橋的一句話:“有些好處,大家看看;如無好處,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反正如今“刻板”的人多,不過再多浪費一點紙,總不至於打我一個人的屁股罷。

——以上是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學其短”專欄在《新聞出版報》上開張時寫的小序。

之後的幾年中,我以此名目,斷斷續續寫了些“念樓讀”和“念樓曰”的小文,發表在各地的報刊上。如今彙編為五卷,統名之曰《念樓學短》,這篇當時所寫的小序,仍然是我想要先對大家一說的話。

寫這些小文章,說是斷斷續續,其實是斷時多,續得少,到二〇〇五年一月止,一共隻得六百來篇,此次入編者五百三十篇,共分為五個分冊:

第一分冊——《逝者如斯》

第二分冊——《桃李不言》

第三分冊——《月下》

第四分冊——《之乎者也》

第五分冊——《毋相忘》

均以冊中篇名之一作為書名。每冊的內容各有專屬,以類相從。

《逝者如斯》收的是“經”(《論語》《孟子》《禮記 · 檀弓》)、“史”(《左傳》《國語》《戰國策》)、“子”(《莊子》《世說新語》《容齋隨筆》)、“集”(《東坡全集》《渭南文集》)的選篇。

《論語》《孟子》《禮記 · 檀弓》屬於“經”,《左傳》《國語》《戰國策》屬於“史”,《莊子》屬於“子”,這是無須說明的。《世說新語》收入《四庫全書》“子部五十 · 小說家類一”,為第二種;《容齋隨筆》則收入“子部二十八 · 雜家類二”,《提要》雲“南宋說部終當以此為首”。蘇軾《東坡全集》收入《四庫全書》“集部七 · 別集類七”,為第一種;陸遊《渭南文集》則收入“集部十三 · 別集類十三”,《提要》稱其“修潔有餘”。這也便是我將《世說新語》和《容齋隨筆》作為“子”部的代表,將《東坡全集》(蘇軾)和《渭南文集》(陸遊)作為“集”部的代表的理由。

“逝者如斯”這書名取自“論語十篇”的第二篇,乃是《論語》裏頭最有詩意的一句話。《〈學其短〉序》作於一九九一年秋,那年我剛進六十,可今年卻進七十九,快八十歲了,真不能不感歎逝者如斯,逝者如斯啊!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日。

《念樓學短》曾於二〇〇二年在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過一冊,後又於二〇〇四年以《學其短》書名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過一冊。這部包括《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和《毋相忘》五個分冊的合集,由湖南美術出版社於二〇一〇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