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別有洞天(2)(1 / 3)

但是,當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夏季裏無所事事的時光就變成了最甜蜜的回憶。在我成長的那個北方小鎮,一年中隻有3個月可以在室外無所事事地玩耍。所以,在我們玩完了抓壞人、到附近山穀探險、用綠蘋果打架等各種把戲後,我們就會找一塊背陰的地方坐下來,看天上的浮雲在眼前一點點飄去,直到父親從屋子裏走出來,大喊一聲“我們一起玩捉迷藏吧!”如果不是父親打斷我們,我們說不定就會被那天上的白雲吸到另外一個極樂世界去了。

我們沒有參加過各種補習班、各種郊遊、野營和學習掌握各種體育運動。但是,我們卻有時間去夢想,我們可以在平靜的日子裏,一連幾個小時什麼都不做,隻是坐在那裏,望著天空。

那時,不僅僅小孩子可以無所事事,大人們在星期天也都無所事事。教堂認為這一天是安息日,不用分心去買生活日用品,因為所有的商店在這一天都關門。我們全家一起去教堂,一起吃晚餐,一起躺在草地上,時間就這樣悄悄地在我們身邊溜走。

最近,在經曆了送孩子們去舞蹈班、遊泳班和去商店購物的忙忙碌碌的一天後,我在吃晚飯時,發表了一通長篇大論。我莊重聲明,我的母親是正確的。如果孩子們有半天時間什麼事情也不做,生活並不會終止,白雲還會飄在天空上,孩子們也不需要我去告訴他們,哪一朵雲彩像小兔子,哪一朵雲彩像小狗。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需要一點無所事事。我們應該在每個星期都找出一天時間,什麼也不做,而是認真回憶和思考一下我們究竟是誰。

我的妻子建議說,雖然這個世界不會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可以把孩子們從屋子裏趕出去,我們可以讓她們在外麵玩耍,我們可以停下來喘口氣,我們可以互相交談,我們可以認真思索,我們可以在我們的生命裏為無所事事留出一定的空間。

如果我們克服一些困難的話,我們也許能做到這一切。我們也許要學會看著孩子們有時悶悶不樂而不去管,我們也許要接受這樣的事實,我們粉刷房子的工程也許永遠也不會完工……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讓我們自己相信,無所事事有時比百事纏身有更深的意義。百事纏身隻能確定一天一天的內容,無所事事卻能讓我們思考一天又一天的意義。

理解是一種奢望

◎文/李爭平

真正做到理解極其不易,不想讓別人理解,恐怕你自己也不怎麼理解自己。

我時常感到孤獨和痛苦。我對朋友訴說我的苦悶、煩惱,以及憂鬱,說世人不能理解我。

我隻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於是他“煞有介事”地“教導”我一番。他給我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建造巴比倫塔:人類在創始期,天下隻有一種語言。他們往東方大遷移時,遇見一片巴比倫平原,就在那裏定居下來。他們彼此商量著說:“來吧!我們在這兒燒製磚頭!”他們真的動手燒製起來。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城裏要有高塔,聳人雲霄,好傳揚我們的美名,以免我們分散到別的地方!”

這時候上帝下來了,他看見了人類建造的城和塔。於是,他就施展法術把人類分散到世界各地,讓他們有不同的語言,人類的高塔最終沒有建成。

第二個故事是蘇格拉底之死:公元前399年,在雅典的法庭上,肅立著500個虔誠的雅典公民,人們要對偉大的思想巨子蘇格拉底進行審判。原因僅僅是因為蘇格拉底想當個“馬虻”,要通過交談去“蜇醒”當時雅典這匹昏睡的純種馬,要讓那些名聲顯赫的雅典人意識到自己並不聰明,應當清醒起來。然而,懷有私心的雅典人和襟懷坦白的雅典人一起,利用雅典的民主製這架機器,處死了自己的同胞——聰明、睿智的先哲蘇格拉底。

第三個故事是黑格爾的感歎:1831年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彌留之際感歎地說:“隻有一個人理解我,”但馬上,他又感慨地否定道,“就連這個人也不理解我!”

故事講完了。孤獨的我沉默不語,他繼續對我喋喋不休道:

第一個故事說明了上帝的疏忽,他以為變亂了人類的語言就可以使人類彼此不能理解,他忘記了同一種語言的人們也可以互不理解。第二個故事恰好從正麵論證了第一個故事的結論:雅典的公民們有誰理解了同是雅典公民的蘇格拉底?第三個故事是第二個故事的反證:即使理解了又能怎樣?

是啊,真正做到理解極其不易,不想讓別人理解,恐怕你自己也不怎麼理解自己。既然如此,何必追求那種形式上的理解呢?隻要大家可以和睦相處就行,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也不可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