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棵草的種子落在了樹下,在晨曦中,從土的縫隙探出嫩黃的小臉,羞澀地輕搖著自己纖細的腰肢,張望著這個陌生的世界。一滴雨露從大樹的枝幹上滴下,又是一滴,這珍貴的甘露滋養著饑渴的小草。草兒蓬勃地成長,她抬起頭:“謝謝您!大樹先生,謝謝您的慷慨和大度。”
“哈哈哈哈……”樹寬厚地笑了起來,笑聲在叢林中蕩漾:“別客氣,我們同在一個叢林,相依相偎、互相幫助是叢林的法則。盡情地長吧,我會盡一切可能幫助你的。”
小草感動得流出了晶瑩的淚滴。
三
小草努力長高,可每當她長到一定的高度就無力地倒下,在她倒下的地方繼續生根發芽。她一次次地長高,一次次地倒下,終於長成柔美的草坪。
“你在幹什麼,這麼賣力地生長?”小樹低垂著頭,不解地問。
“是偉大的樹,他的慷慨滋潤了我,他鼓勵我成長,我不能辜負他的希望。”
小樹搖搖頭:“他才不慷慨,你瞧他把我擠成什麼樣,我都要餓死了。”
“可這是為什麼,他會如此的不同?”
“因為你的生長不會對他構成威脅,你精心地嗬護著他腳下的土地。”小樹若有所思地說,“適者生存,這是叢林的法則。”
四
夜晚,刮起了強勁的台風,風聲鶴唳,萬木蕭瑟。當太陽升起的時候,風止了,大樹折斷了樹幹,龐大的身軀零亂地趴在地上。他看看身邊的小樹:“這麼大的風你怎麼沒事?我如此堅強都不能幸免於難,而你卻是如此弱小。”
小樹在風中搖動著自己的身體,陽光暖暖地照在自己的葉子上:“你總是過於求大求高,你卻忘記了樹大招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懂嗎?這也是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不止一條,我們要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在競爭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在競爭中尋找一切可以成長的機會。
如果大風吹起來
◎文/劉仲林
許多新的觀念和想法,往往由聯想的火花點燃。
聯想是創意思維的基礎,許多奇妙的新觀念和新主意,常常最先由聯想的火花點燃。“聯”和“想”並不分開進行,而是一氣嗬成或轉瞬之間完成的。比如,從嫦娥聯想到登月飛船,就是由於想象力的作用把它們聯係在一起。所以聯想並不單純是回憶,而是有想象力的微妙作用。對於創意而言,重要的是把表麵不相幹的事物聯係起來,而非單純地回憶、回想。
一
有則笑話:“如果大風吹起來,木桶店就會賺錢。”這是怎麼聯想的呢?大風吹起來→沙石就會漫天飛舞→以致盲人增多→盲人琵琶樂師增多→越來越多的人以貓毛代替琵琶弦→貓會減少→老鼠增多→老鼠會咬破木桶→木桶需求量大增→木桶店就會賺錢。這個聯想每個環節都很合乎情理,所得結論也頗有意外的趣味性。在創意過程中思路不暢時,這種聯想會給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啟示。
當然,聯想不是胡思亂想,要使想象的過程中有邏輯的必然性。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凡爾納,有著非凡的聯想。潛水艇、雷達、導彈、直升機等等是當時還沒有出現的東西,但都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陸續出現了,後來又都相繼化為現實。令人吃驚的是,他曾預言在美國佛羅裏達將設立火箭發射場,並發射飛往月球的火箭。果然一百年後,真的在此處發射了美國首枚載人宇宙飛船。
原蘇聯兩位心理學家哥洛可斯和斯塔林茨曾用實驗證明,任何兩個概念詞語都可以經過四五個階段,建立起聯想的關係。例如木頭和皮球,就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聯想為媒介,使它們發生聯係:木頭→樹林→田野→足球場→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這種聯想是很普遍的,因為每個詞語均可以同近10個詞直接發生聯想關係,那麼第一階段就有10次聯想的機會(即有10個左右詞語可供選擇),第二階段就有102次機會,第三階段則有103次機會……第五階段便有105次機會。
科學家研究分子、原子、質子、中子……是由此及彼的接近聯想。盧瑟福在研究原子核的基礎上,提出可能存在一種質量與質子相近的中子,就是一例。現在人們發現了更小的粒子誇克,靠的也是接近聯想。
對比聯想也可稱為逆向聯想或相反聯想。我國有一句古話:“相反相成”,就是這個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從白想到黑,從水想到火,從冷想到熱,從上想到下,由大想到小,由方想到圓,由對稱想到非對稱,由真善美想到假惡醜等等,都是習以為常的對比聯想。在科學創意中,法拉第由電生磁聯想到磁也可生電,從而發現了電磁互生原理,是運用對比聯想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