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經營條件和環境,在別人沒想到的地方動一下腦筋,得到的回報自然不一樣。
釣魚的秘訣
◎文/魏悌香
以平常心來處事,反而能產生大智慧和大聰明。
老人和年輕人各坐在一塊石頭上釣魚,老人很輕易地就釣到很多魚,而年輕人一整天下來卻一無所獲,他氣得把釣竿扔在地上,問老人:“我們兩人的釣餌相同,釣魚的地方也一樣,為什麼結果會有這麼大的不同?”
老人從容地回答:“我釣魚的時候,隻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魚,眼睛不眨,神態不變,以致魚忘了我的存在,所以能輕易釣到魚。而你就不同,心裏隻想到魚,眼睛一直盯著魚,神情不斷變化,心情也煩躁不安,魚早就嚇走了,怎麼可能釣到魚呢?”
年輕人恍然大悟,如法炮製之後也釣到了很多魚。
得失心太重,會帶來情緒上的煩躁。以平常心來處事,反而能產生大智慧和大聰明。
黑暗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文/佚名
多一線亮光,人間多一份希望。
兩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其中一支沒有點燃,另一支是點燃的,發出很亮的光芒。過了不久,兩支火把回來提交考察報告。
第一支火把說,整個世界都陷在濃鬱的黑暗中,它覺得眼前的世界,情況很糟,甚至已到了極點。
第二支火把的報告剛好相反,它說無論到哪裏,總可以找到一點兒光明,這個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聽了這不同的報告,火神對第一支火把說:“也許你該好好地問一問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自己造成的?”
是的,有多少黑暗是我們自己造成的?當我們為世界憂心時,把自己舉起來,你就是光明的使者;貢獻己力,就能使世界多一線亮光,人間多一份希望。
做弱者是智慧
◎文/郭建華
以弱者的麵貌去把握自己,大概才更能成為長久的贏家。
海灘上藍甲蟹分為兩種,一種是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險,跟誰都敢開戰;一種是溫和的,不善抵抗,遇有敵人,便翻過身子,四腳朝天,任你怎麼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動,一味裝死。
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出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強悍凶猛的藍甲蟹越來越少,成為了瀕危動物。而較弱的藍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許多海灘。
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強悍的藍甲蟹一是因為好鬥,在相互殘殺中首先滅絕了一半,其次是因為強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敵吃掉一半。而軟弱的、會裝死的藍甲蟹,則因為善於保護自己,反而擴大了自身。
在澳洲,強悍的烈馬,命運反而短暫,一般是被殺掉吃肉,而溫順的母馬往往卻能被利用,馴服後在賽場上很有可能成為一匹奪冠的快馬。快馬得勢,反而是建立在最初的軟弱上。
美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調查,一名彪形大漢在擁堵的馬路上橫穿而過,願意給他讓路的車輛不到50%,車禍率很高。而一個老弱病殘者橫穿馬路,卻是萬人相讓,大家還覺得自己是做了善事,車禍率為零。弱與強,在某種時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弱,反而得了強勢;強,反而處於弱勢。
放下架子,做個弱者,也是人生在世心態平和的出發點。如今很多人都愛表現出強者的風範,往往碰得頭破血流;而以弱者的姿態行事,人自然會謙虛謹慎,別人也會願意接受,反而會使一切順暢。做人做事,如果能經常以一種弱者的姿態出發,以弱者的麵貌去把握自己,大概才更能成為長久的贏家。
做杯子還是湖泊
◎文/易明
不要做一隻杯子,而要做一個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師身邊有一個總愛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這個弟子去買鹽。
弟子回來後,大師吩咐這個不快活的年輕人抓一把鹽放在一杯水中,然後喝了。
“味道如何?”大師問。
“苦。”弟子齜牙咧嘴地吐了口唾沫。
大師又吩咐年輕人把剩下的鹽都放進附近的湖裏。
弟子於是把鹽倒進湖裏,老者說:“再嚐嚐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