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維多才多藝,不僅能詩善畫,而且彈得一手好琵琶。岐(qí)王愛好音樂,非常喜歡聽王維彈奏的曲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王維準備參加京城的科舉考試,岐王悄悄地對他說:“聽說皇上的九公主過幾天要在宮裏設宴,這對你可是個機會啊!到時你挑幾首好詩帶著,裝扮成宮廷樂師,我領你去碰碰運氣。”王維回去後,就抄了幾首自己的詩作,又精心趕作了一首新的琵琶曲。
這一天,王維手抱琵琶,懷揣(c花i)詩卷,隨岐王來到宮裏。宴會開始後,幾位有名的藝人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戲。輪到王維獨奏了,一曲《鬱輪袍》,如行雲流水一般,使在座的賓客都聽得如癡如醉。公主高興地對岐王道:“這位新來的樂師,真是一個奇才!”岐王哈哈笑著說:“其實他並不是宮裏的樂師啊!”王維不失時機地向公主呈上詩卷。公主一首一首地讀著,當她讀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情不自禁地念出聲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一種植物。古時九月初九重陽節,大家佩茱萸而登高。)(zhūyú)少一人。”這首詩抒發了遊子在異鄉懷念親人的感情,公主的心一下子被打動了。
後來,公主知道王維將要應舉,就極力向負責考試的官員推薦他,還說:“如果王維能做狀元,這實在是京城的榮耀啊!”
不久,王維果真不負眾望,一舉高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