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宗熙寧年間,睢陽(今河南商丘一帶)地方大旱,於是挖開汴河堤引水灌田。不料汴河突然發大水,衝毀了一大段汴河堤防,水勢凶猛,人力很難控製。
當時負責河渠、堤堰等事務機構的長官侯叔獻,親臨現場視察,發現上遊幾十裏處有一座廢棄了的古城,心中生出一計。
他指揮民工在那裏扒開汴河堤,把水引到古城裏,這樣,下遊就斷了流。侯叔獻連忙叫民工搶修下遊衝毀的堤防。
第二天,古城裏的水滿了,水又順汴河往下遊流,這時,下遊的堤防已完全修複。侯叔獻又命人修複上遊古城處扒開的決口,因為此處堤內外水位相同,水勢平穩,堵塞決口很方便,所以,扒口的口子很快就被修好了。人們都佩服侯叔獻巧用古城分流堵堤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