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2 / 2)

這是何等的臥槽啊,袁崇煥被氣得直接辭官回鄉,撂挑子不幹了。

崇禎皇帝繼位後,魏忠賢等一眾閹黨被除,他的機會又來了。

他刻意誇大自己在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中所起的作用,並吹出五年平遼的神話。

這話,崇禎帝竟然也信了!立馬任命其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使,去督師薊遼!

督師這個頭銜可不得了,什麼總兵、巡撫都得聽他的,可以位極人臣。

六年,從正七品的縣令升到準一品的督師!

六年,袁崇煥就走完了很多人一輩子都走不完的升遷之路!

不過,他最後這一下把牛皮給吹破了,五年不但沒能平遼,還把皇太極平的跑到大明京城撒野來了。

結果,崇禎皇帝一氣之下,把他給活刮了!

由此可見,吹牛也是門學問,瞎吹是不行的。

在明末,吹牛是不犯法,隻要你敢吹,升官那絕對比坐火箭還快。

但是,吹牛也是有風險的,牛皮不能吹太狠,一旦把牛皮吹破了,那就是赤果果的欺君,會死很慘。

張斌知道,這會兒,遼東那灘渾水趟不得。

因為後金現在氣勢正盛,而大明卻被黨爭和貪腐搞得烏煙瘴氣,此消彼漲之下,要想收拾後金,很難。

要吹,必須找個簡單點的,容易點的事情吹。

他想了一會兒,又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熊文燦。

他之所以想到熊文燦,倒不是因為這位仁兄吹牛厲害,這位仁兄的特長也在嘴上,不過不是吹牛,而是忽悠人。

崇禎元年,熊文燦就任福建巡撫,海盜頭子鄭芝龍由廈門攻銅山,結果,竟然被他招降了!

崇禎十年,他因為治理海盜有功,被舉薦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代王家禎總督南直隸、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負責圍剿農民起義軍。

他又使出忽悠神功,把農民起義軍頭子張獻忠給招降了。

不過,這次其實是熊文燦被忽悠了,張獻忠是詐降,不到一年,張獻忠便降而複起,鬧得更凶了。

結果,熊文燦也被崇禎給斬了。

當然,張斌也不是想學著熊文燦去忽悠人,他隻是想在合適的時候吹噓一番,代替熊文燦去當福建巡撫。

因為他知道,海盜頭子鄭芝龍其實早就想投誠了,不管誰去,這個功勞都能輕鬆拿到手。

更重要的,這個縣令張斌的父親就是福建都司下屬的大金所千戶,而他未來的嶽父,更有望出任福建都司都指揮使!

他隻要能當上福建巡撫,那簡直就是如魚得水,不但能輕鬆招降鄭芝龍,還能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勢力。

當然,巡撫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的,縣令還不夠資格當巡撫。

地方官員要當巡撫,最起碼也得是個知府,又或是左右布政使什麼的。

朝廷官員要當巡撫要求倒是低一點,兵部侍郎、郎中甚至都察院監察禦史這樣的七品官員都有資格當巡撫。

所以,第一步,他準備先混到兵部或者都察院去,取得外放巡撫的資格再,至於知府或是左右布政使就算了,要從縣令升上去起碼得十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