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十六章 年節(1 / 2)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一般認為過年是源自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自殷商時期至清朝,過年有過很多稱謂像元辰、歲朝、元日、元旦等指的都是過年,而明朝過年的時候就叫元旦。

那麼明朝的時候,官員過年放不放假呢?

放肯定是放的,不過這個假期卻幾經曲折,明朝立朝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人,他製定的休假製度非常的苛刻,一年就三假,就是春節、冬至和皇帝的生辰。

這個休假製度實在有點過分,可行性太差,後來的皇帝都在此基礎上增添了假期。

到明朝中後期,休假製度已經比較完善,一般官員,一個月固定休假三,冬至休假三,元旦休假五,元宵休假十。

這個元旦也就是過年,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總共放假五時間,如果再加上十二月底固定的那休假,就是六。

六時間,一般的地方官員是沒法回家的,因為明朝的地方官員實行的是異地任職的製度,在《大明律》中就有明確規定:流官注擬,並須回避本貫。

這意思就是,地方官員按資曆敘官,並且不能在本人籍貫所在地任職。

異地任職就注定了絕大部分地方官員是無法回家過年的,因為明朝這會兒還沒有汽車、火車,更沒有飛機,跨個省一般都需要十半個月時間,六,可能回家的路還沒走一半,這假期就過去了。

不過,張斌這個卻是個特例,因為他家雖然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離他任職的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溫州府卻隻有一百多裏遠,回去一趟也就幾個時辰的事情,所以,他前兩年都回家過年了,今年自然也不能例外。

其實,到了年底,他在平陽的三年任期就算是結束了,不過,一般地方官員在任期結束那一年都是過完年再進京述職,這樣,元宵節那十時間等於是在趕路,犧牲自己的休假時間趕路去京城述職,也是勤勉任仕的一種表現,表現的人多了,慢慢也就變成了一種慣例。。

也就是,一般的地方官員任期結束後,都是在第二年的正月初六那一離開任職的地方,趕赴京城述職,所以,張斌倒沒有急著跟平陽的官吏、鄉紳和老百姓告別,他隻是帶著陳盈盈三兄妹回了大金所。

陳盈盈可以是他今年給父母帶回去的第二個兒媳婦了,要換做是前世,再開通的父母怕也不會準自己的兒子這麼亂來,但是,這一世他的父母卻是十分高興,因為這會兒三妻四妾實在是太正常了。

陳盈盈這個也算是日久生情,就如同前世的自由戀愛一般,在一起,相處的久了,彼此都已經習慣了對方的存在,如果硬要分開,那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所以,雖然他一再警醒自己不要沉迷女色,陳盈盈這一個,他還是舍不得扔在平陽。

臘月三十,除夕,正是一家人團結的日子,張斌早早就帶著一眾親隨和陳盈盈三兄妹登上了大金所派來的戰船,來的仍然是他二哥張冠,同樣還是十一艘大戰船組成的船隊,隻是這次為首的大福船上卻要熱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