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八章 下金陵(1 / 2)

英國公傳召之後,吏部調令果然很快下發。

溫州府平陽縣令張斌,啟五年,大計例察,才長,守廉,政勤,年青,皆為上等,擢南都兵部任職方清吏司員外郎。

接到調令,張斌喜不自勝,連升三級,果然是連升三級。

員外郎已經是從五品,晉級五品郎中也就一級隻差,三年後,隻要英國公甚至是曹化淳一句話,升一級,輕而易舉,到時候就有資格爭奪福建巡撫之位了。

至於爭不爭的到,他一點都不擔心,當福建巡撫可是去平海盜的,敢去的估計沒幾個。

再了,崇禎皇帝那是出了名的不經吹,隻要你敢吹,他就敢用。

不過,吹牛皮也得有個底,如果毫無底線的亂吹,把牛皮給吹破了,那就死定了。

剿滅海盜這個牛皮,一般人還真不敢吹,張斌卻是毫無壓力的,因為,招降鄭芝龍他比熊文燦還有把握。

當然,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這會兒還早著呢,現在,他能做的就是下金陵,去結交曹化淳,拉攏畢懋康,籠絡戚家軍的將領,為今後吹牛逼打下堅實的基礎。

京城實在不宜久留,接到調令之後,張斌立馬跑到英國公府感謝了一番,隨即便帶領謝正剛等人踏上了前往南直隸的旅途。

北直隸順府到南直隸應府大約兩千餘裏,反正吏部的調令也沒有時限,張斌倒不是很著急,他仍然帶著眾人以每不到百裏的速度不疾不徐的趕往金陵。

出了京城,方至涿州,張斌便寫了封家書,加了點錢,讓驛站快馬發往福建,捎到大金所,反正這會兒加急公文都有,至於這些驛站吏怎麼夾帶進去倒不用他來操心,反正隻要能快點將自己赴金陵任職的消息傳回家裏就行。

金陵,乃是太祖洪武朝建都之所在,分內城與外城,內城有城門十三座,外城有城門十八座,南北不下四十裏,沿城轉一圈足有一百二十多裏。

城裏幾十條大街,幾百條巷,大街巷,合共起來,大酒樓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餘處。

都南朝四百八十寺,到明朝,這金陵城裏怕是八百八十寺都不止了。

張斌一行人經過二十多,終於趕到了金陵城,進城的時候倒沒什麼錦衣衛打秋風,一行人特意分成了三撥,錯開進城,這樣一來,就沒那麼顯眼了,這次,甚至連上來盤查的守衛都沒有了。

不過,進去之後卻沒有京城那麼順暢了,一行人都是第一次來金陵,對城裏麵一點都不熟,一路打聽,尋了將近個把時辰才找到金陵皇城附近的長安街。

好在金陵城裏的寺廟比京城裏還多,住處倒不用到處去找,張斌幹脆在五軍都督府和六部衙門附近找了家看上去環境寺廟,租了個四合院,住了下來。

一夜無話,第二一早,還是卯時未至張斌便習慣性的爬來起來,和眾人一起用過早膳,又交待了一番,他便獨自一人徒步走向距離不遠的六部衙門。

金陵皇城外的布局和京城有點像,也是中間一條大街,左邊五軍都督府、錦衣衛、旗手衛等軍武衙門,右邊六部、翰林院、詹事府等文職衙門,甚至走進兵部,他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六部衙門和京城的六部衙門簡直太像了,都是前麵一排廣場,都是裏麵一排排的平房,甚至連大門都一模一樣。

不過,這次,他的待遇卻截然不同了,他剛找到門房,遞上調令,那門房竟然點頭哈腰的站起來,帶著他就往裏走。

張斌這個奇怪啊,他看了看大門,忍不住問道:“這門不用看了嗎?”

那門房賠笑道:“張大人,您有所不知,我們南都六部本來就是閑散衙門,沒幾個人來的,就算有人來,讓他自己等著就是,的給您帶路才是正經。”

這話倒不是胡的,整個金陵城好像就這條街最冷清,用門口羅雀來形容那是最恰當不過了,遠沒有京城六部衙門前那麼熱鬧。

既然人家都不在乎擅離職守,張斌自然不會反對,他毫不猶豫的跟著那門房往裏走去,邊走還邊問道:“本官初來乍到,也不知衙門裏的規矩,這第一個去見的是哪位大人啊?”

那門房連忙賠笑道:“規矩不多,不多,衙門大官員來了都是去見楊大人。”

楊大人,莫不是南都兵部尚書楊文忠?

來之前他倒是打聽了一下南都兵書的頭頭腦腦,不過隻打聽到兩個,一個就是尚書楊文忠,另一個是右侍郎沈正宗,其他左侍郎、各司郎中什麼的皆不知。

其實,這楊文忠和沈正宗也沒什麼名氣,連史書上都沒什麼記載,看樣子這南都六部衙門還真是受排擠官員的聚集地,來這裏得都是養老的,連尚書和侍郎都沒能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