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決定親自去趟定遠,因為他很想訓練出一支無敵鐵軍。
訓練軍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那些幻想著拿本《紀效新書》就能訓練出一支如同戚家軍般無敵鐵軍的人,腦子絕對有病。
明末的名將並不少,他們肯定或多或少研習過《紀效新書》,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人能操練出一支無敵鐵軍呢,這裏麵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原本是想找個曾經在戚家軍服過役的將領,但是,憑他現在的勢力,要找到很難,現在好不容易有點眉目了,他自然要親自去看看。
定遠離金陵並不遠,總共也就三百多裏路,快馬加鞭的話,一就能到,再加上定遠還處於南北直隸的連接線上,交通十分便利,走驛站也相當的方便,所以,張斌聽了謝正陽的彙報之後,考慮不久,便直接對謝正陽道:“六叔,你讓張差他們趕緊備馬,留兩個人看家就行了,其他人全部跟我去趟定遠。”
這一路並沒有什麼危險,謝正陽也沒有勸阻張斌,他聞言,點頭應了一聲,便匆匆去找張差等人了。
張斌則飛快的回到臥房,換了身衣服,又跟雲她們交待了一下,隨即便往大門口走去。
由於府邸較大,裏麵馬匹還是備了不少的,很快,謝正陽便帶著張差他們,牽著八匹高頭大馬趕到門口。
張斌直接接過韁繩,大喝一聲:“走。”
隨即便翻身上馬,直接往北奔去,他身後,謝正陽等人紛紛上馬,跟了上來。
如果明朝初期甚或是明朝中期,張斌這麼一點手續都不辦,直接出金陵城,絕對會被巡檢司逮回來治罪,但是,這會兒就不一樣了,他這個南都兵部的員外郎,隻要不出南直隸地界,一塊腰牌足以通行無阻。
一路還算比較順利,應府巡檢司的人是遇到過幾波,但一看他的腰牌,都沒敢吱聲,當晚上,一行人便趕到了定遠城外的驛站。
明朝的驛站可不同於其他朝代,明朝的驛站不但有傳遞公文的功能,還有軍需物資、朝貢物資等貨物轉運的功能,還有接待來往官吏的功能等等。
也就是,明朝的驛站是集郵遞、貨運、住宿、導遊等為一體的綜合***機構。
如此多的功能集於一體,就注定了驛站的規模肯定不了,那油水同樣也不了。
明朝初期,對驛站的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曾規定,非軍國大事,不得給驛,也就是,不是國家大事,你就不能動用驛站的這些功能。
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對驛站的管理基本已經處於失控狀態,各級官吏,都利用驛站管理的漏洞,鑽空子,撈便宜。
像大名鼎鼎的徐霞客曾在廣西遊曆,他尋芳覽勝,純屬“個人行為”,本來無權使用公家驛站,但是,他憑著地方官員贈送的“介紹信”,一路上招搖複逍遙,不僅住宿費用全免,還動輒要使用夫役,甚至還要求“百姓送魚送肉,煮蛋獻漿”。
正德年間,還發生了多起太監到各地驛站勒索驛銀、捆打驛官的事件,最有名的便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劉允借奉命去西藏迎接活佛之機,在沿途各驛大肆揮霍,僅在D驛,就日支驛糧百石,蔬菜銀100兩,一趟來回竟用銀高達1萬兩!
由此也可以想象,明朝驛站規模之大,功能之全。
這定遠驛地處南北兩京的交通要道,規模自然不了,僅房舍就有數十間,驛卒也有數十人。
張斌一行人鮮衣怒馬,神采飛揚,一看就不是什麼角色,剛一進驛站的大門,一個驛卒便跑上來殷勤的道:“幾位大人,有何公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