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吳爭手下三大水師,不管怎麼排,也輪不到施琅,有道是“狼多肉少”,施琅豈能不另辟蹊徑?
最後,施琅心裏還有一個打算,那就是為自己在三大水師中樹立自己的威信。
從軍之人,佩服得永遠是強者。
強者怎麼來的?
打別人不敢打的仗,贏別人不能贏的仗,流別人不敢流血!
所以,施琅甘為王一林肉盾!
……。
戰鬥一開始,就非常激烈、非常殘酷。
正麵列陣對戰,沒有任何可僥幸的,比得就是誰的火炮打得更遠、威力更強。
施琅水師明顯被壓了一頭。
一個照麵,就沉了六、七艘,其中還有一艘是施琅水師中為數不多的主力艦。
可想而知,施琅得多肉痛?
於是,施琅下令退卻了。
雙方正麵列陣對決,施琅想逃,談何容易?
傻子都明白,主力艦舷炮射擊,那得先落錨,此時的重炮齊射,足以讓戰艦傾覆。
想逃,先得啟錨加速,這對於雙方是平等的。
可施琅說逃就逃,連招呼都不打一聲,來得突然,去得也突然。
克裏索恩樂了,他當然不甘心就這麼放過施琅。
克裏索恩要打落水狗,他毫不猶豫地下令追擊。
按理說,克裏索恩這命令確實是欠妥的。
聯合艦隊的主力艦火炮射程明顯高於施琅水師,水師一逃,克裏索恩隻要下令原地不動進行炮擊即中,戰果就會擴大,而聯合艦隊相對而言,幾乎沒有危險。
但這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原地炮擊,在擴大戰果的同時,施琅水師就會遠去,也就是說,等到施琅水師脫離聯合艦隊射程時,聯合艦隊想追也追不上了。
原地炮擊還是追擊,這是一個選擇題,克裏索恩顯然選擇了後者,因為他要得到一場大勝來揚眉吐氣!
克裏索恩一路追,施琅一路逃,戰場開始西移,越來越遠。
……。
聞訊急忙向北靠攏的聯合艦隊餘部,距離近的、先動的慢慢追上了克裏索恩艦隊的尾巴。
但譬如象納布爾這樣另有心思的、能拖就拖的分艦隊,那就根本沒法與克裏索恩艦隊會合了。
可大戰一開,不出港增援,終究是說不過去。
所以,象納布爾這樣的分艦隊,紛紛出港,但航行起來,有那麼一點有氣無力的意思。
納布爾在想,聯合艦隊實力尚存,克裏索恩威風不減,敗是不可能的,那麼為何不讓克裏索恩吃點苦頭,讓他不再以自己上次被俘之事,來羞辱、打擊自己?
理是這麼個理,但問題是,納布爾錯了,他真的錯了。
當納布爾在艦首甲板上,看到王一林水師列陣向自己撲來的時候,納布爾真想抽自己幾嘴巴子,你說待在港中又如何,大不了被克裏索恩指責也就是了,畢竟自己也是個副司令,克裏索恩能奈他何?
如今好了,主動出港攤上了這麼一出,扳手指數都能數清楚,自己的戰艦少敵人太多了,關鍵是,納布爾看到了敵人艦隊中幾艘冒著濃煙的戰艦……那是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