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有意考驗水靖安這位“活佛的客人”,喇嘛們有意的挑選了一條幾乎筆直的路線,一路上翻山越嶺,每天除了兩三個小時的休息吃飯時間,其餘的時間都在不停的奔行著。
水靖安那深厚的內功和狼族特有的強壯體魄使得他完全無視這種艱苦的行程,一路上一邊欣賞景色一邊與額尼格布大喇嘛談笑風生,幾天下來,一眾喇嘛對他的態度顯然親近了不少。
三天後的夜晚,水靖安趕到了卡瓦輪寺。卡瓦輪寺緊挨芒瑪河畔,呈東西走向;總麵積東西長,南北窄,分殿堂、僧侶、僧居、塔林三個部分,長條形布置在山穀裏;四麵吹來的風被四周的群山阻擋住了,穀地西側的魯瓦湖內,有溫泉溢出,蒸騰的白色水氣籠著山穀,形成了這裏濕潤溫和的氣候,是這附近幾百裏內最宜人的一個所在。
離著很遠,就聽到悠揚的鍾聲,隨著河穀中的寒風傳來那是卡瓦倫寺的喇嘛正在打鍾;轉過山角,就看到月色下卡瓦輪寺赭紅色的牆體,綠色的經幡,聳立的白塔,在稍遠處雪山的映照下顯得神秘莫測。
水靖安隨著額尼格布大喇嘛在寺裏參觀。漫步在卡瓦輪寺古老的寺院裏,水靖安的心情不知怎麼的也變的平靜了起來。一種和諧的感覺油然而生。
卡瓦輪寺的殿堂宏大氣派,主要有:主殿、彌勒殿、十六護法羅漢殿、白殿、集會殿、護法神殿和講經台、嘛呢房等建築。主殿位於建築群的西端,居中,其它殿堂向前延伸,兩側排列。主殿的東西向軸線上,有一座大菩提塔,殿塔之間圍成廣場,兼講經和百姓祈福與跳神的地方。
主殿,是卡瓦輪寺的主要建築。建築東西分內外兩圈。內圈殿堂呈十字型,巨大的方殿,安放著立體壇城和釋迦牟尼教佛像。方殿四個方向設4殿,周圍環繞回廊一周。外圈東向為門廳,供養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南、西、北三向各有殿堂5座,帶轉經道,外圈四角建有四塔,塔高約五丈,主殿共有二十多座佛殿。中間是方殿,表示須彌山,環廊外圈四向的4組佛殿分別代表“東勝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四角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等。
此時,許多喇嘛有次序的盤坐在主殿中做著晚課,殿中香煙繚繞,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古老而神聖。
主殿的的東南端是集會殿,座西朝東,由大殿、廚房、倉庫、管理用房和反證法神殿組成。集會殿平麵呈“凸”字型,東部經堂,西部佛殿,經堂麵闊七間,進深四間,共計28間。地麵比經堂稍高,殿堂內部繪滿大曼陀羅。
白殿在主殿東北,坐北朝南,平麵規整,呈長方形,北部中間突出一佛殿,殿內有42根立柱,代表著修煉的四十二個層次。
塔林分布在寺院的北麵和西北麵,沿河岸布置,東西走向。分兩組,每組均有三條長塔,這是由數十或成百個同樣形式的小塔一字排列串連而成的,長度可達數百米,十分壯觀。長塔每組三條,以象征三部主。長塔之間,還修建卡瓦輪寺曆輩高僧的墓塔。
僧居,位於殿堂群的南北兩側,一字排列;看那陣勢,裏麵居住了至少上千個喇嘛。
再往東去就是魯瓦雪山了,山半腰處,十幾間簡單的僧房被一圈白石牆圍繞,肅立高高在雪線下,那裏是卡瓦輪寺的密宗修道場,要到那裏,必須穿過整個卡瓦輪寺才行。
水靖安在額尼格布大喇嘛的引領下,經過卡瓦輪寺的主殿,進入了白殿的院落。靜謐的夜色裏,白殿出奇的安靜,幾盞酥油燈燃起的側殿中也不聞人聲。水靖安憑著白天的記憶,從中間佛殿的左側向後掠去;黑暗的佛殿裏也是靜悄悄的,但水靖安感覺到裏麵至少有四個喇嘛在裏麵安靜的打坐,其中有兩個人,至少有和額尼格布大喇嘛相近的境界了。他們顯然已經察覺到了水靖安等人的行動,水靖安注意到他們的呼吸都有了輕微的變化,不過很快又回複了原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