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乃是黃門侍郎鍾繇鍾元常。鍾繇大楊修二十多歲,兩人卻最是要好,堪稱忘年之交。
“小子豈敢挖苦元常先生。”楊修在別人麵前規規矩矩,和忘年交鍾繇卻是隨意。狡黠一笑,楊修道:“家父備了好酒,隻是,元常先生若不獻上墨寶,便不能一飽口福!”
鍾繇,當世書法集大成者,便是後世書聖王羲之,都深受其影響。
“小友狡猾!”鍾繇笑著指點著楊修。“不過,今日這酒,鍾某是吃定了!”說著,從隨從手中接過一卷裝幀精美的紙卷,“鍾某早已備下,謹為楊太尉賀。”
楊修見鍾繇真的備了墨寶,雙眼放光,喜道:“小子這就親自為元常先生引路,去見家父。”
楊修在前,鍾繇帶著兩個隨從在後,穿過一間無人的屋子,鍾繇低聲叫住楊修。
“這二人,並非鍾某從人,而是在長安經商的客人,想來看看熱鬧,煩請小友照顧。”
這二人,不是別人,正是吳用和燕青。
長安城裏,氣氛緊張。吳用不敢隨便和文天祥等人見麵,隻能借楊彪榮升太尉之機,隨鍾繇
來楊府拜賀,趁機與文天祥會麵商談。
楊修年紀雖不大,但聰穎過人。會意地點點頭。
楊府,賓客往來,熙熙攘攘,達官顯貴們三五成群地說著話,反倒更不容易引人注意。
院子角落,擺放著一塊形狀奇異的太湖石。
這個年代,賞玩奇石異木剛剛興起。也隻有如弘農楊氏這種超級門閥世家,才有如此能力,不遠千裏,將偌大太湖石從東麵的揚州運來西麵的長安。
吳用和文天祥,假借欣賞太湖石,湊到一起。圍著太湖石,指指點點,嘖嘖稱奇,趁機低聲交流。
“長安異變在即,文博士可要早作準備。”文天祥為國子監博士祭酒,才有此稱謂。
“文某亦有此預感,隻是,之前聯絡的西園諸將,史、張二校尉為求自保,已棄長安。隻剩下郭侃郭仲和,手中不過幾百老弱之兵,隻怕難保陛下安全。”
“文博士忠君大義之舉,吳某已告知我主並州刺史劉絳天。我主命吳某轉達對文博士和郭校尉的敬意。”
“忠君報國,臣子本份。”文天祥凜然正氣間,也有無奈的淒涼。
“我主還讓吳某轉告文博士,國之難、陛下之難,天下匹夫皆有責任。我主將盡全部可能,助文博士和郭校尉一臂之力。隻是,我主主掌並州及河東,無法調運兵馬前來雍州。”
“文某能理解。”
“隻要陛下出得潼關,我並州將士,將奮勇爭先,護駕勤王,請文博士放心。”
“亂世之秋,劉並州有如此大義,陛下之幸,大漢之幸,多謝。”
周圍眾目睽睽,文天祥不敢太大動作,隻能假借整理衣衫,雙手在胸前微微抱了一抱,以示敬意。
吳用換個角度,仰頭指著太湖石道:“這裏看,竟如奔騰之烈馬,奇哉!”
文天祥湊過去,也仰頭假裝欣賞。
“文某和仲和(郭侃字仲和)已商量過了,從長安至潼關,走水路才能避開西涼騎兵追擊,尋機登岸。”
“好!走水路,吳某能提供一些支持,某立刻稟告我主。”
大門口處,知客突然亮聲喊了一嗓:“文優先生駕到!”
院子裏的人,幾乎同時收聲,停止了說話聊天。注意力全部轉向大門口。
“哎呀呀!”楊彪聽聞,急忙從正堂大步走了出來,迎接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