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調兵,有何企圖?
楊廣求和,目的何在?
劉芒和劉伯溫等人緊急商議,雖然無法洞悉袁紹、楊廣的真實想法,但可以確定一點——事情,絕不是表麵現象那麼簡單!
目前,洛陽軍主力,全部集結在治地西部。
與冀州交界各地,隻宜固守,而無力主動采取行動。
劉芒立刻飛告蘇定方、檀道濟、徐達等,密切留意冀州軍一舉一動,切不可主動挑起爭端。
以洛陽軍的實力,尚無法雙線作戰。
即使冀州軍有過份之舉,也隻能暫時隱忍。
……
至於如何回應楊廣,劉芒等也進行了反複討論。
楊廣不是善主,和談背後,一定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下百姓不希望打仗。
不管楊廣此舉目的何在,如果一口回絕其和談要求,將失之道義。
眼下,隻能積極響應楊廣的和談要求。
同時,進一步加強雍涼方麵的情報刺探,盡早摸清楊廣李儒的真實企圖。
回信,約定時間、地點。
命河東郡丞賈逵,代表洛陽方麵,準備與長安方麵代表商談。
談判的策略,以試探虛實,了解對方真實企圖為目的。
棉花、布匹、生鐵等,不能輕易放開。
楊廣要求晉封公爵一事,更是不能答應。
雖然隻是一個虛名爵位,但董卓(楊廣)是被下人唾罵的大漢奸賊。授予他公爵,會遭到下人譴責。
總之,應付雍涼,以試探為主。對方的任何條件,都不能輕易答應。
劉芒命李元芳再赴雍涼。
打探消息的同時,聯絡馬騰。爭取從多個方麵,了解情況,從而判斷楊廣李儒的真實企圖。
安排好諸事,劉芒啟程趕回洛陽。
……
這次,冀州兵馬異常調動。
不僅劉芒不清楚袁紹的真實想法,甚至連冀州幕僚,大多不清楚。
因為,這是袁紹親自謀劃的神來之筆!
知道詳情者,除了袁紹,隻有逢紀、審配和袁紹最喜歡的兒子袁尚。
有人正為此事,暴怒不已!
此人便是田豐田元皓。
袁紹初掌冀州時,重用田豐,視其為心腹幕僚,甚至堪稱謀主。
田豐慶幸得遇明主,誓要用全部本領,報效袁紹。
而田豐的能耐,最突出者,有兩點:奇謀、剛直。
田豐不僅屢獻奇謀,還把剛直的性情揮到極致!
有事沒事,就愛諫個言、警個示、批個評……
冀州眾人,幾乎都挨過田豐的批。
如此,田豐的人緣,越混越差。好在,早期的袁紹,對田豐多加維護。每每有人田豐的壞話,袁紹總以“性剛直,無惡意”等辭,替田豐打圓場。
隨著袁紹實力不斷增強,地盤不斷擴張,軍隊不斷壯大,手下人才也越來越多。
人才多,有好處,也有壞處。
袁紹本就是多謀少斷的主公,想法多,決策乏力。
每每商議重大事項,眾幕僚你一言我一語,意見難以統一,袁紹便更難以抉擇。
隨著袁紹的三個兒子成年,冀州眾幕僚也漸漸分化成幾派,分別支持袁紹的三個兒子。
田豐不偏向袁氏三公子中的任何一人,他覺得,身為幕僚,隻能對一個人效忠,那就是主公袁紹。
而田豐的人緣又差,各派幕僚,誰都不願拉他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