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台風的強度及分級都是依據是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來確定的。
一、台風的分級。台風按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來分,從大小共分為6個級別。別超強台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要達到51.0米/秒以上,即16級或以上。強台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台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強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也即風力10~11級。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也即風力8~9級。而對於熱帶低壓,是指其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10.8~17.1米/秒的台風,也即風力達6~7級。
台風的動力分為內力和外力兩種,它又決定了台風的移動方向和速度。內力是台風範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範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受副熱帶高壓的形狀、位置、強度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致使台風移動的路徑變得多種多樣。下圖是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的路徑示意圖,其路徑大致可以分為三條:
(1)向西移動的台風自菲律賓一直向西移動,穿過南海在我國的海南島、廣西或越南的北部地區登陸,這種台風多發生在北半球冬、春兩季。當時北半球副高偏南,所以台風生成緯度較低,路徑偏南。該路線台風一般隻在北緯16度以南的地區便進入到南海,最後會在越南登陸,波及的國家有泰國、柬埔寨、緬甸等國,有時甚至會進入到孟加拉灣。
(2)登陸型的台風,一般都是自東南向西北方向移動,先在台灣登陸,後穿台灣海峽,在中國的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再次登陸,並逐漸減弱為熱帶低壓。而這種登陸型的台風也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一種台風。
(3)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移動,當快到中國的東部的沿海地區時,並沒有登陸而是轉而向東北移動,即向日本附近轉去。這種台風所移動的路徑大致呈拋物線形狀,它多發生於5~6月和9~11月份。
台風從形成到消亡也是要經曆一個相對漫長的演變。它們在形成後,一般都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成熟、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氣旋半徑一般為500~1000km,最高也可達15~20km。台風也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從外至內,分別為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而最大風速區會產生最強大的降水,平均寬8~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0~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區的風速、氣壓都是最低,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幹暖。隨著台風的不斷加強,台風眼就會逐漸縮小、變圓。而在衛星雲圖上觀察那些弱台風、發展初期的台風通常是沒有台風眼的,都是因為它們勢力較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