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懷念過去那一段時光 (1 / 1)

記憶是個好東西,它總是把無邊的故事帶回眼前。就像長大後的自己,把過去那一段時光深深懷念。

——題記

外婆走了,像一陣秋風,帶走了所有的蒼寂,以及那一刻的晨風。無論母親的挽留多麼強烈,最終還是沒有留住她的腳步,走向那一片熟悉的土地。

黃泉路上,外婆一個人並不孤單。因為身邊有舅舅的陪伴。舅舅是外婆身上掉下來的一塊心頭肉,是外婆把舅舅帶到這個世上,舅舅不忍心看到外婆一個人孤獨地離開,毅然決然地去外婆了,這一送,便是永遠。這一路,悲痛成河,其實那又是那麼的淒美!

外婆走的時候,陽光下盛開著大朵大朵的紫藤蘿。有人說在五月六月逝世,是一個人生命中最悲慘的告別。其實我覺得,這個人說的有點過激,在這個季節,縱使肉體就像時光一樣糜爛,發臭。但是這不妨礙靈魂純淨,虔誠。在花香中飄散了他的芬芳,在陽光的氣味中飄散他的過去。這樣的離世,多麼的壯觀與幸福呢!

舅舅是在外婆前腳剛走出去,後腳就跟著出去的。就像小時候,他沿著外婆的腳印去尋找好奇一樣。

外婆與舅舅的離去,給了那個家庭巨大的悲痛。

那時候,我還不懂事,也不懂無關悲傷。

外婆家離我家不遠也不近,翻過那座大梁就是。

小時候,母親經常把我丟在外婆家。後來聽母親說,她把我丟在外婆家是逼迫無奈。母親生下我的時候沒有奶水,家裏窮的連一袋奶粉都買不起,眼看著我就要被活活餓死,母親父親心急如焚。外婆不顧後果把我從母親的懷中抱走了。每當母親說到這裏的時候,神情蒼鬱,淚花閃閃。我明顯能感受到屬於那個年代的辛酸苦楚,以及母親對外婆的無限感激與深切的懷念。

村裏人對我說外婆去世了,問我怎麼不去給外婆戴孝。我當然不知道外婆去世的消息,因為母親父親走的時候不會對我說。也不懂去世是個什麼概念。過慣了饑餓的日子,心裏便有了一個可以原諒的理解。去世了就是人死了,人死了就是可以吃酒了,可以吃到肉,酥油條了。對於童年的我和幼小的弟弟來說,死人是件快樂的事情,哭喪的聲音,也習以為常。

那年,第一次一個人去遠方,遠方並不遠,但對於我來說,就是很遙遠的地方。麵對著熟悉而陌生的小徑,害怕又不缺歡喜。小徑長滿了長刺的植物,時不時刺進我那配對湊成的一雙破鞋,來到了外婆家。

記憶中,外婆家是個避風的港灣,起風了,就可以躲進外婆的懷抱。可是那天,外婆家並不是從前的那樣,陽光照著古門,伴隨著一陣莫名的溫馨。除了撕心裂肺的哭聲,就剩下鳥雀的鳴叫了。

母親與姨媽跪在外婆的靈柩前,不停地拍打著土地,卻再也喚不醒沉睡已久的外婆與舅舅了。我看見父親,有了一種小鳥無家可歸,忽現鳥巢的感覺,而他看見我的時候卻蒙了,問我怎麼來的,我說一個人沿著小徑走來的。父親讓我一個人趕快再沿著來的小徑走回去照看弟弟,我答應他馬上就回去了。我說我餓,我要饃饃。父親還應為這在內有人的地方打了我,記憶中從此我也害怕了父親,疏遠了那一份冤枉的情感。一個人就那樣,回去了。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人去世了不光有酒吃,還有疼痛,饑餓。

我是被外婆從出生後的第七天抱走後直到四歲才回到母親身邊的孩子,在不幸與幸運之間徘徊。在童年的生活中,每當我餓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外婆,想起舅舅,想起外婆燒的饃饃有著梨花的香。

我問過母親,外婆和舅舅怎麼不來我家啦?我去外婆家怎麼外公總是說他們出門了,要過很久才會回來,回來後就會給我買好多好多吃的。母親說,外婆和舅舅去了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說到這裏的時候,母親就會情不自禁地流淚。我知道這是母親的一塊心病,所以很久都沒有再問過關於外婆和舅舅的事情。

那時候倔強的我不願意相信外婆和舅舅就那樣離開了的事實。我不相信兩個那麼好的人兒怎麼就走了呢?就像我不願意相信村裏的人老死了隻有一座墳頭和一灘敗草一樣。

多年以後,奶奶去世了,我跟著奶奶的其他孫兒頭上戴著一尺白布跪在奶奶靈柩前守夜,奶奶出殯那天,我們哭的那麼傷感。我終於知道了離別的悲傷,也想起了外婆與舅舅,也把對他們逝去的悲痛在奶奶的去世中一並釋放。

在我高考的前夕,母親說舅舅離開時候,對我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我長大後可以考上大學。如今,我終於長大了,我也考上了不像他那個年代裏的難度考上了大學。可是舅舅,外婆,你們能看到嗎?

愛是一棵月亮樹,你們會是天邊最閃亮的星嗎?你們能看到我這一路的曆程對吧?

就這樣,我懷念著你們,在過去的那一段時光裏。在未來的一段時光裏,我還會繼續懷念下去。我曾愛你們,也會愛下去。

第四章 那時·後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