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另辟蹊徑簡帝心(1 / 2)

垂拱殿中,宋熠拈起那支的粉筆,站起身,在旁邊一根刷漆立柱上用左手心地寫下了一個“元”字。 Ww W COM

然後他又輕輕將這個元字擦了開去。

昌平皇帝袖手走來,輕輕吸氣,根本藏不住驚訝。

他伸手指向有過粉筆痕跡的那根立柱:“這……是何物?”

宋熠道:“此物由石膏粉、白土粉、滑石粉等物配合製成,製作簡單,妙隻妙在此物易書寫,易擦拭。便於公示,更便於教學。”

粉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東西,有心鑽研的人就算不知道配方,但隻要多調試幾次,總有能試出來的時候。

可粉筆最大的好處本就在於它的簡單!

當初江慧嘉隻是初步將粉筆的概念提出來,宋熠就通過實驗,最終自製成了效果不錯的無塵粉筆。那個時候,宋熠還坐在輪椅上呢。

宋熠道:“前年春夏之際,學生曾在家鄉辦過一期蒙學,當時用的便是粉筆教學。鄉民大多家計艱難,無錢買紙筆書籍,可有此粉筆,學生豎起一塊漆板,隻需在講台上寫字,下頭的蒙童不必有書,也能識字。甚至若再下粉筆,他們也能以粉筆隨時隨地練習寫字。”

當然,宋熠那個時候並沒有分粉筆出去。

從江慧嘉提出粉筆之初,宋熠就深深明白了此物的價值。

這個東西看似簡單,可在“讀書隻是少數人的事”的大靖朝,它的價值又是無可估量的!

當時的宋熠身有殘疾,位卑力,如何能夠隨便將這樣的東西暴露出去?

他能在自己的課堂上使用,也不過是因為鄉野民們見識有限,想不到這個東西如果推廣出去,會有可能給大靖朝帶來多大的風暴。

往處,此物能夠降低讀書識字的門檻,方便講堂授課,而往大處,這個東西的出現,甚至有可能改變整個大靖在文治教育之上的格局。

這是教化之功!

如果全民開智,如果十個平民當中,有五個……不,隻要有三個能識字懂書,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這樣的問題,宋熠能想到,昌平帝自然也能想到。

皇帝的呼吸微微急促起來,他不由得原地踱起了步子。

步伐略急,一如他此時的心跳。

忽然,昌平帝停下腳步。

“粉筆!這粉筆你在鄉間試用過?”

宋熠道:“隻學生自用了,分蒙童隻是設想,實則並未如此。學生叫他們自製沙盤,用樹枝在沙盤上習字。”

皇帝深深吸一口氣,靜默了半晌不語。

為君一任,誰不想在史書上留下明君稱號,流芳千古?

可事實上輝煌的功績是那樣好留下的嗎?

大靖朝曆來重經濟輕武力,周邊四鄰也都沒一個是好相與的。所以文治武功這兩項,武功方麵昌平皇帝是極少去想的。

他能設想的隻有文治,文化昌盛,那也是千古之功!

孔夫子為何能被尊為儒家第一聖人,就連孟子都隻能屈居亞聖?

是因為他周遊列國,影響強大?

還是因為他著書立,篇篇經典?

這些當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但其中也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孔子先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

開啟民智,創立學派。